吳宇森:我希望中國能夠強大而謙卑
我一直在研究,一個中國故事怎么樣吸引西方人,關于中國的一段歷史,怎么樣讓中國人和西方人都能夠接受,比較容易去認同、領會得到你的苦心。
責任編輯:袁蕾 實習生 趙大偉 溫燕婷
《赤壁》之后,吳宇森一直在忙《飛虎群英》。這部電影取材于上世紀抗日戰爭期間,以陳納德率領的美國援華航空作戰隊和中國空軍并肩作戰抗擊日軍的事跡為原型改編,目前正在緊張的進行當中。
南方周末記者在工作室見到吳宇森時,他正和美術師在電腦上查看電影的手繪效果圖:“這部電影要比《1949》更加有意思,這個是強調美國和中國軍人的友誼,他們也有分歧,但到最后還是要一起把敵人打敗,大家聯合起來打了很多的勝仗,是蠻勵志的片子。”
因為版權問題,根據王樹增的《解放戰爭》改編的電影《1949》,因為版權方執意要電影和電視劇套拍,吳宇森已經放棄了。在拍華語片的同時,吳宇森也沒有放棄好萊塢。他下面要拍的兩部電影都是好萊塢投資的西片:一部是重拍梅爾維爾1979年的作品《獨行殺手》;另外一部電影是翻拍自己的《喋血雙雄》。
不是動作那么簡單
南方周末:回顧你四十年的電影生涯,你會如何劃分自己的電影時代?
吳宇森:我不想人家單純以“動作”來形容我的電影。第一個十年應該是喜劇時代,第二個時代可以說是一個浪漫時代,雖然那個時候香港電影比較注重動作,但是我那份情懷都是很浪漫的,不能夠單純用一個動作概括的。
我為什么要拍槍戰呢,因為我很喜歡中國古代的仁人俠士的精神,但我又不愿意拍一個武俠片。我拍的那些警匪、殺手的電影,其實就是古代那種俠客的形象和性格,那份仁義一諾千金,士為知己者死。在今天的現實生活里面,人很難會做到這樣的事情,只有透過電影,把這樣的情懷表現出來。
南方周末:好萊塢階段是奮斗的十年?
吳宇森:好萊塢的十年可以說是比較實在的十年,因為你到好萊塢以后,或多或少都會受到他們的影響,拍一個類型電影,不能搞太浪漫,不能搞太自我,要兼顧到很多市場需要和觀眾層面的需要,比如一些國家不喜歡暴力電影,歐洲國家比較喜歡看有內涵的電影,亞洲國家喜歡看更劇烈的動作片。在設計動作的時候不能夠太夸張,尤其在美國本身,他們很怕青少年受到電影暴力的影響,所以在拍電影的時候,我也會有一點節制,有的時候拍動作和情節,盡量不要脫離現實太遠。同時,我也要保持自己一貫的電影理念,通過一個比較簡化的方式去拍電影,不管在創作方面,還是個人視野方面,都要兼顧到更多人的感受。
現在是我另外一個十年,也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X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