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如果用永久記憶來做電影,我會死的
如果我想把它弄成看得懂的很容易,那就是一個故事;我們強迫把生活扭曲成一個故事給大家看,叫做電影。
責任編輯:袁蕾 實習生 趙大偉 溫燕婷
有一次他們在電腦上看一個電影,我看那人有點眼熟,仔細一看是我自己,是自己在那兒做飯,然后又端來端去,好像還挺動感情地跟另一個人說什么……人說這是你演的《芙蓉鎮》,我說,???是么?我不記得這段戲怎么拍了。
———姜文
(南方周末記者 王軼庶/圖)
現實容易和臟亂差接近
南方周末:你導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里有夢境,《鬼子來了》里有夢境,《太陽照常升起》也有夢境,甚至整個片子都像個夢。為什么你對夢如此鐘情?
姜文:有人說電影就是造夢的。其實對我來說問題在于什么是現實。也許現實跟人們所想象的夢之間的界限,沒那么清晰。所以你要想拍你的感受也好,所謂的生活也好,沒法避免里邊有關于夢的表達,或者說你可以把整個片子都拍得像非現實的夢一樣。
南方周末:迄今為止,你的電影故事沒有晚于1980年的,這是為什么?
姜文:早晚都會成為過去,與其拍一個現在,讓它明天變成過去,還不如現在就直接拍過去。我一直不明白為什么有人非要問,為什么你不拍現在的事。誰拍了現在的事?誰都沒有,甚至剪接成新聞的那些片段也跟現在沒關系。
南方周末:但這些作品會給人一個感覺:你是想懷念過去的某種東西,因為那東西現在恐怕是沒有了。
姜文:我從來不懷念過去。但有一點,我不愿意看到臟亂差的東西?,F實容易跟臟亂差接近。借一個不太臟亂差的樣子,可以更主觀一點,把 很多不想要的東西拿掉,我覺得這是創作最基本的。如果有什么就拍什么,對我來說那不是創作而是復制,我尤其不太明白所謂原生態那種復制,那你自己去走一圈 不就完了么。
南方周末:你從事電影的時間跨越了三個10年,是否體會到這段時間里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X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