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 天人之戰

先是森林,再是水利,最后是礦產,對于當地自然資源的掠奪就像嚼甘蔗一樣,一節一節地把舟曲嚼干。原本孕育過茂密森林的泥土在暴雨的沖刷下,成了奪命泥漿,沖垮縣城人口最密集的村莊和街道。

責任編輯:曹筠武 李楠 梁偉馳

■先是森林,再是水利,最后是礦產,對于當地自然資源的掠奪就像嚼甘蔗一樣,一節一節地把舟曲嚼干。

■由于后續資金不足,舟曲泥石流防治工程未能完成。重點預警地三眼村的排導工程一直沒有實施。而淹沒縣城的泥石流正是從這里傾瀉而下。

舟曲縣城,烈日當頭的中午,這是這個縣城被泥石流摧毀后的第三天。暴雨停歇后連續兩天的暴曬,使淤泥開始散發出一股刺鼻的氣味。聽不到挖掘機的轟鳴聲,解放軍官兵人手一把鐵鍬挖,在數米之深的淤泥上拼命挖掘,淤泥下,是上千名沒頂的失蹤者。

8月7日晚上11點,兩百多萬立方米的泥石流,沿著舟曲縣北山的三眼峪溝和羅家峪溝直流而下,越過十幾道攔渣壩后,一路在黑夜里咆哮了40分鐘,最終戛然而止于瓦廠村附近的白龍江。

新華社報道稱,截至8月10日17時,泥石流導致702人死亡,1042人失蹤,42人重傷。

據新華社報道,災害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高度重視。在第一時間,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作出明確指示:要求甘肅省和有關部門當前要把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計救人,組織群眾避險,確保群眾生命。

8月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就抵達舟曲部署救災。9日,溫家寶臨時改變返京計劃,再次深入很可能發生二次災害的重災區指揮救援。溫家寶在受災現場數度向廢墟下的被困群眾高聲喊話:“老鄉,要堅持,子弟兵正在救你們。”

8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全面部署當前舟曲縣災害搶險救援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會議。會議強調,目前仍處于主汛期,各地區、各部門要毫不松懈地繼續抓好防汛抗洪救災工作,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災,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切實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綿延5公里長的泥石流一眼看不到盡頭,沿著淤泥緩慢而上,如果不是矗立其間的幾塊巨石,很難想象就在腳下,許多村莊曾存在過這個世界。

越往上走,大災難的痕跡就越來越淡,灰白的泥石流與群山的顏色融為一體,直到在三眼峪溝入口處,一小段殘存的攔渣壩才在淤泥中隱現。

這條3米寬、50米長的攔渣壩本是阻擋泥石流的最后一道防線,剛剛新建不久,卻被洶涌的泥石流撕開了一個40米長的豁口。

未完工的攔渣壩

由于后續資金不足,三眼村防治工程1999年一期完工時,只修建了10座攔渣壩,而排導工程一直未能實施。而8月7日的泥石流正是從這里傾瀉而下。

舟曲縣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內,是中國四大泥石流災害頻發地之一,作為人口密度最高的區域,只有2.2平方公里的縣城裝下了4.5萬人,一旦發生泥石流,將是毀滅性的災難,而位于舟曲北部的三眼峪溝一直是懸在舟曲頭頂的一顆定時炸彈。

舟曲人上一次關于三眼峪溝最慘痛的記憶還停留在1992年。公開資料顯示,當時倒塌房屋344間,死傷87人,政府吸取教訓,開始了攔渣壩工程規劃。

1996年,中科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研究人員獲邀參與調研,他們在后來的調查報告中提出了治理建議:在大峪溝和小峪溝中共修建攔渣壩13道,停淤場一個,排導溝1.2公里,防沖檻24道,整個工程總投資929.59萬元,計劃3年時間完成。

但由于后續資金不足,1999年一期工程完工時,只修建了10道攔渣壩,大峪溝和小峪溝一邊7道,一邊3道,而排導工程一直未能實施,這埋下了第一顆隱患的種子。

曾參與工程建設的三眼村村支書馮虎林記得,當時方案中還寫明,其中3道堤壩最初設計是鋼筋混凝土結構,但因為沒錢,只好改成石塊混凝土。“每道壩以10萬元的價格承包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