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的移民史
老史有兩個女兒,一個認為自己是世界公民,另一個則排斥中文,并討厭除了炒土豆絲和西紅柿雞蛋之外的所有中餐
老史有兩個女兒,一個認為自己是世界公民,另一個則排斥中文,并討厭除了炒土豆絲和西紅柿雞蛋之外的所有中餐
在廣州的一些移民代理中介公司,他們都標榜自己是移民代理的專家 (南方周末記者 麥啟烜/圖)
80年代末,老史作為優秀科技人才,被公派到了比利時的安特衛普省讀博士,他的四川同學則大多數被分配到了綿陽,至今依然在那里做研究。
那個時候出國熱剛剛興起,留洋的人總被認為是一個家庭的驕傲和街坊鄰居的談資,尤其是那些從國外寄回來的工資或獎學金,它們輕易就能讓在中國的親人們成為“萬元戶”。
5年的苦讀換回了物理學博士學位,這時正好有機會,老史又用兩年去荷蘭讀博士后,接著他已無書可讀,面臨的是找工作的煩惱。擁有博士后身份在某些時候是一種劣勢,首先你很難申請到其他國家的簽證,例如老史最想去的美國,它們認為你一旦入境肯定會非法滯留下來。而找工作也是極其困難,因為大部分工作都會嫌你資歷過高。
在這個時候中國的工作申請也得到了回復,其中包括中山大學在內的多所高校都希望洋博士回去當教授,而深圳的一個環衛局則直接提出聘任他為局長、配房配車的條件。為此老史在多年后再次回到中國,走訪了一圈,他發現,留洋多年的自己早已無法適應中國復雜的人際關系。最終他放棄了回國的機會。
托熟人介紹,老史在巴西找到了在大學任教的機會,同時申請加拿大的移民,移民的批準只用了不到半年時間。
今年1月,老史全家宣誓成為美國公民,定居在西雅圖,住在帶著大花園的別墅里。目前老史在微軟的市場部工作,面對強勁的競爭對手Google,老史從早上8點工作到晚上10點,他的“小格子”四周沒有窗戶,有窗戶的位置是給企業里有一定等級的人配備的,中午吃的是前一晚的湯泡飯,但他還是覺得在美國努力和回報總是成正比,這點讓人欣慰。
老史的大女兒目前在亞利桑那州充當當地大法官的助手,自小刻苦讀書,沒拿過A-以下的成績,通過在巴西自學的3個月中文,現在可以自由閱讀中文讀物,喜歡中國菜。小女兒16歲已經開始考慮大學事宜,排斥中文,并討厭除了炒土豆絲和西紅柿雞蛋之外的所有中餐,喜歡制作個人博客以及從圖書館借閱大量英文小說。
以下的兩篇文章,第一篇是大女兒當初考取華盛頓大學法學院遞交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