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盟的博弈:華為“被造城”
中國經濟增長競賽中最重要的聯盟——大企業與地方政府,正在進行新一輪的排列組合游戲?!度A為“被造城”》講述深圳主動給華為造一座城,以期帶動經濟增長和產業轉型升級,《河南是如何搶到富士康的》聚焦于代工巨頭富士康的內遷,解密以“鄭州速度”落地的河南項目的來龍去脈。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彭蕓
編者按:
中國經濟增長競賽中最重要的聯盟——大企業與地方政府,正在進行新一輪的排列組合游戲。
游戲的背景,是產業發展數十年后自然衍生的遷移之潮。
當各地政府開始更為用力地推動當地經濟增長,這個排列組合游戲近年來驟然加速。一對對聯盟,在新的形勢下開始博弈。他們的籌碼,是土地、勞動力、政策,或是巨大的工廠、巨大的GDP與未來的經濟引擎。
而這一輪新的排列組合,將深刻影響各地經濟的未來。
本期“聯盟的博弈”專題中,《華為“被造城”》講述正努力打造創新城市的深圳主動給野生野長成明星的華為造一座城,以期帶動經濟增長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故事;《河南是如何搶到富士康的》,則聚焦于代工巨頭富士康的內遷,解密了其中以“鄭州速度”落地的河南項目的來龍去脈——今天富士康之于內地城市,正如同華為對深圳的意義。
熱情的深圳市龍崗區政府,主動提出要造一座“華為新城” (CFP/圖)
綠草鶯鶯的華為深圳坂田總部,被城中村包圍著。員工們戲說為“進門是歐洲,出門是非洲” (CFP/圖)
在深圳坂田街道辦,已經可以看到華為科技城的宣傳版 (南方周末記者 陳新焱/圖)
素來低調的華為總裁任正非可能沒有想到,會遇上這么一樁“好事”。
去年末,熱情的深圳政府——準確說是華為所在的龍崗區政府——對外高調宣稱,要為明星企業華為造一座“城”,并且希望直接冠上華為的名號。
今年4月份,當龍崗區政府官員拿著規劃圖前往華為商榷時,任正非親自接待。但他對華為周邊即將興建的那些高樓提出了異議,并明確表示“造城可以,但不要用華為的名號”。
但這并不能阻止政府的熱情。當區里將方案上報到市里,沒想到后者更加重視——8月中旬,深圳市給出新的意見:充分尊重華為的意愿,重新修改規劃方案。
天上掉下個“華為新城”
一開始規劃面積為華為周邊7平方公里。后來區里向市里匯報,后者非常重視,規劃面積一下子翻了三倍多。
造城的想法,源于新上任的龍崗區區委書記蔣尊玉。
去年10月24日,蔣接到委任狀。12天后,他將第一次視察的第一站選在華為。
一位陪同的記者介紹,與以往的官員視察不同,蔣沒有直接到華為總部,而是先坐車繞著華為周邊轉了一個多小時。
現年53歲的蔣尊玉自稱是“華為的老朋友”。1998年,華為在龍崗坂田圈下1.3平方公里土地,建設總部基地,蔣正擔任該地區規劃國土分局局長。
彼時,坂田尚是布吉下屬的一個鎮,偏安于深圳關外,“荒地”一望無際。華為與富士康在同一年來到這里,給周邊帶來巨大商機,村民們不再種莊稼,轉而開始“種房子”。幾年時間,華為和富士康就被包圍在了一片“握手樓”中。
但這種共生共長,卻讓華為片區變成了一個涇渭分明的兩極地帶,華為員工們描述說,“進門是歐洲,出門是非洲。”
華為基地如一座夢幻之城,寬闊干凈的雙向四車道兩邊,是四季常青的樹木和花草,一大片歐式建筑掩映其中。在它周圍,馬蹄山村,新圍仔、中心圍、禾坪、風門坳等城中村形成一個包圍圈,將華為那些建筑的光芒打了回去。
一個多小時的轉悠中,蔣尊玉感受到了這樣的逼仄。參觀完華為,他主動提出,龍崗區會爭取市里支持,通過改造周邊環境、引進有實力的開發商、建設醫院等生活配套設施,高標準打造一個“華為新城”,讓華為員工在工作和生活上都能享受良好的環境。
接待他們的華為常務副總裁郭平當即開玩笑道,“華為總部周邊沒有什么地方可以消費。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多建設點好吃好玩檔次高一些的設施,華為人都比較喜歡吃,有幾家上檔次的餐館就好了。”
然而,讓華為沒想到的是,兩個月后,龍崗區政府對外組織了招標,開始研究華為周邊的規劃,并直接冠上了“華為新城”的名號。
龍崗區城改辦副主任陳耀進介紹,一開始規劃面積為華為周邊7平方公里。12月下旬,龍崗區政府向市里匯報,市里也非常重視,規劃面積一下子擴大到21.9平方公里,翻了兩倍還多。
而且,名稱也發生了改變,考慮到華為周邊還有十多家高科技企業,干脆將名字改為“華為科技城”。
大部分與華為無關的“華為城”
華為媒體負責人顧科輝通過公關公司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造城是政府的主意,與華為無關。”
然而,讓龍崗區政府沒有想到的是,它們的一番“好意”,華為卻表達了不同意見。
今年4月份,拿著規劃圖,龍崗區領導專程前往華為,任正非親自接待。據知情者透露,對這一方案,任正非提出了批評,他明確表示,“造城可以,但不要用華為的名號”。
8月5日,華為媒體負責人顧科輝通過公關公司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造城是政府的主意,與華為無關。”
華為并不是沒有建設熱情——在其全球總部坂田基地的建設上,華為用心至深,累計投入已近100億元。連由市政府投資建設的片區主干道,華為都自掏腰包幾千萬買來珍稀樹種種在兩邊。
龍崗區城改辦副主任陳耀進介紹,任正非對規劃方案意見最大的,是華為周邊即將興建的那些高樓。
知情人透露,任也希望,“華為科技城”——如果要用這個名號的話——保持低密度。任甚至提出,希望將周邊雜亂的建筑物推倒重來,以華為基地的高標準進行改造。他甚至拿出葡萄牙的里斯本作為規劃建設的參照標準。
這個歐洲小鎮是葡萄牙的首都,也是葡萄牙最大的旅游城市,整個城市分布在7個小山丘上,綠地占了這個小城面積的近20%。
而任之所以提出不要用華為的名號,據知情者透露,一是其奉行的低調風格使然;另一方面,任也覺得,這個“城”,絕大部分與華為無關。
根據目前正在編制的規劃,華為科技城的定位是: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功能的城市復合型片區。其中,包括至少五家四星級以上酒店、一批大型貿易綜合體項目和眾多樓盤。
坂田區街道辦舊改辦負責人連永京告訴記者,規劃中將會為華為留出產業發展用地,但“留出多少,要視華為需要以及舊改推進力度”。
但不管留出多少,“華為科技城”中屬于華為的地肯定是一小部分——華為坂田總部基地占地不過1.3平方公里,而設計中的這個“城”,占地為21.9平方公里,這幾乎相當于華為所屬的整個坂田街道(相當于鎮)的面積。
“華為的事就是深圳的事”
“沒有華為,深圳市就拿不下自主創新城市這塊牌子。華為現狀,政府有愧!”蔣尊玉說。
22年前,從部隊轉業的任正非以2.4萬元資本注冊深圳華為公司,開始代理香港HAX模擬交換機時,根本不可能想到有一天會受到如此禮遇。一個廣為流傳的細節是,那時任正非到銀行請求貸款時,見誰都發名片,非常謙卑。
1998年,華為成為中國最大通信設備制造商。到了2009年,華為銷售收入已達近1500億元,其中一大半都來自于全球100多個其他國家。
毫無疑問,坂田,龍崗,深圳,早已滿足不了它的野心。在華為的全球布局中,深圳的地位逐漸弱化。
但恰恰與此相反的是,對于深圳來說,華為這樣的企業卻越來越重要。“華為咳嗽,龍崗區就開始打擺子。”龍崗區區長張備在媒體公開形容說。他們不可忽略的現實是,華為所創造的產值和出口分別約占到龍崗區工業產值的40%和35%。
據龍崗區稅務部門的一位官員介紹,這個區的年稅收計劃甚至都是根據華為的銷售額來制定。去年初,龍崗制定的目標是12 . 5%,因為華為年初預定的增長率為40%。但沒想到,隨后,占華為工業總產值約17%的一個分公司華為移動通信搬遷出去,導致這部分產值也轉了出去,使得龍崗區保增長的難度遽然加大。
剛剛上任的區委書記蔣尊玉原打算去考察轄區的11個街道,獲知這一消息后,決定哪兒也不去了,先去華為——也正是這次視察,促使其提出了建設“華為新城”的設想。
在這次座談會上,蔣坦誠地說,“華為有什么困難,盡管提。”“華為的事就是深圳的事。”
除了稅收的現實支撐,華為對龍崗和深圳的意義,隨著經濟增長方式轉型時期的到來,而愈發變得舉足輕重。
到現在,華為已經是深圳市單位面積產出最高的企業。更重要的是,華為的存在為周邊的產業升級提供了一個“火車頭”。
在制造業遍地的深圳,華為是其中并不多見的科技企業。華為已經連續6年蟬聯中國企業專利申請數量第一,連續3年蟬聯中國發明專利申請數量第一。其所創造的專利數目占了深圳專利數的一大半,有公務員開玩笑說,如果華為搬離深圳,每年的匯報材料都不知道怎么寫,至少,這些專利都將會是“零”。
當全國上下都提出要轉型升級,而深圳更是提出要做創新型城市時,華為就成為了一張最拿得出手的名片。蔣尊玉在媒體公開表示說,“沒有華為,深圳市就拿不下自主創新城市這塊牌子。華為現狀,政府有愧!”
其實,這幾年來政府對華為已經是無微不至。
2005年,深圳專門成立了“服務華為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就是市長。依次而下,區里和街道都設立了同類機構。
2006年,原本在距離華為十幾分鐘車程辦公的坂田街道辦干脆在華為對面租了棟廠房,改裝成了“第二辦事處”。這個辦事處很快就成為主要辦事處,街道辦的領導都集中在此辦公。街道辦還專門成立了“華為周邊整治辦公室”,其中包括一支特別為此成立的城管執法機動中隊。
負責這個轄區清潔工作的是坂雪崗城管所,全街道唯一一輛專用機掃車就放在這個所。所里唯一的一輛灑水車,每天唯一的工作,就是從早上7點到晚上9點,不間斷地圍繞華為基地轉。
造城計劃更是政府對華為的“貼心服務”。負責初始方案設計的深圳市清華苑建筑設計公司總設計師張曙告訴記者,鑒于住房政策是吸引人才的關鍵,華為科技城在規劃上還將對政策性保障住房配置有所傾斜。他表示,一般來說,工業用地中建設配套住房的比例是7%-8%,“在規劃中,我們適度調高了比例”。
龍崗區城改辦副主任陳耀進估算,整個片區僅公共配套設施的改造和新建,“初步預算需要110億元”。
不同的算盤
新的方案規劃說,“核心在于實現以華為帶動地區產業發展和產業升級,而非簡單的‘華為+地產開發’的模式。
然而,雖然一面宣稱“華為的事就是深圳的事”,但在另一方面,對于任正非提出的要求,地方政府卻又有自己的想法。
“如果都像華為那樣建低層,豈不是浪費?”龍崗區城改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員直言不諱。
對于龍崗區,以及整個深圳來說,土地,如今成了最為稀缺的資源。
對于龍崗區的執政者來說,建設華為科技城,一方面,政府是想改善華為周邊的環境;另一方面,也想傍上明星華為,借機發展。而打造華為科技城就是為華為這個強力的“火車頭”提供一個發揮能量的平臺。
龍崗區位于深圳關外,在深圳的八個區中,屬于后進之列。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其雖然擁有華為、比亞迪等高科技企業,但除了稅收,其實并未從中分享到更多好處。
“華為是深圳的名片,也是龍崗的名片。”龍崗區政府城改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員說,“龍崗應該依托華為的優勢,做更多的事情。”
事實上,“華為科技城”的概念被提出之后,就成了龍崗區的一大熱詞,區領導幾乎“逢會必提”。
5月份,龍崗區政府舉行了專門的“華為科技城成果匯報會”,盡管方案的最終確定,還有待市里批準,但在各種場合,這儼然是一個已經成型的項目。幾個月前,佳兆業新鴻基等地產商就已經與龍崗區政府簽約,開始承建城中不同項目。在坂田街道辦進門處,這些都被制成了展板以供參觀。
“我們會尊重華為的意見,但肯定不是全盤接受。”不只一位受訪當地官員向記者表示。
龍崗區城改辦副主任陳耀進介紹,不僅區里,市里同樣很重視這個“項目”,之所以“匯報一次,面積就擴大一次”,就是因為大家“越想越清楚”。
不過,深圳市的打算并不一樣。
對于規劃方案,華為總裁任正非的不同意見引起了市政府的重視。8月中旬,市里給出了新的意見:充分尊重華為的意愿,對規劃方案進行重新修改。甚至連規劃的設計方,深圳市政府都親自指定了另外一家。
修改的意見有三:一是調低周邊的容積率,建議“不要用高密度的規劃方案破壞華為本身的景觀氣場”;二是充分考慮華為自身產業發展用地,關聯企業配套用地,以及華為員工的居住生活娛樂等各方需求;三是不要將眼光局限于龍崗,“要依托這一項目,帶動周邊的龍華、寶安等地發展”。
新的方案規劃說,“核心在于實現以華為帶動地區產業發展和產業升級,而非簡單的‘華為+地產開發’的模式。”
而原名“華為科技城”也不再提及,新的設計方——具有市政規劃甲級資質的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深圳分院給出了一個全新的名字:“深圳特區擴容示范區”。
網絡編輯:王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