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遷這本賬
在一位代工業人士看來,富士康或許已習慣了置身一個由自己制定游戲規則的環境。無論是為了主導游戲規則,還是產業發展布局的需要,內遷都是一個自然的選擇。
責任編輯:肖華 實習生 彭蕓 楊鵬 樓強
勞動力成本并不能節省多少
小李,河南駐馬店人,在富士康工作半年之后,成為第一批從深圳遷往鄭州的五百員工之一。離開深圳時,他獲得的承諾是,拿以前一樣的錢──1200塊的底薪,通過加班經??梢阅玫?000塊。
小黎,河南信陽人,大學畢業后在蘇州華碩的代工廠工作一年,現在回鄭州參加富士康的招聘。他競聘的工程師職位可以拿到3000塊的工資,這和他在華碩的收入一樣高。
從富士康各類工種在鄭州發布招聘信息和實際狀況來看,薪酬水平與較發達地區相比并未大幅削減。
對應聘者來說,因為能和沿海地區拿到相似的薪水,卻只需支付內地相對低廉的生活成本,讓鄭州富士康的招聘異?;鸨ぉ?月12日,本報記者在招聘現場看到,有富士康的招聘日,人才市場外面排起了一公里的長隊。富士康的展臺前一直里三層外三層沒有空隙,而旁邊的展臺卻幾乎無人問津。
但是對富士康來說,在勞動力成本上能節約的空間有限。
而且,按照業內估算,在富士康的產品成本體系里,勞動力成本的比重僅3%-4%。因此,勞動力成本本身的波動,對富士康而言,雖極為敏感,但絕非唯一。
主導游戲規則
還有什么其他因素在驅使富士康大舉內遷?稅收和土地的誘惑首當其沖。
一般來說,稅收在毛利潤里所占比例高達15%-20%。
但是現在,富士康在深圳卻面臨著稅收不再優惠的壓力。根據《國務院關于實施企業所得稅過渡優惠政策的通知》,2008年1月1日起,原享受低稅率優惠政策的企業,在新稅法施行后5年內逐步過渡到法定稅率,富士康正在此列。正是在這一年里,富士康開始較為公開地談及內遷計劃。
深圳市政府是否會對富士康采取變通手段,繼續維持低稅率,到現在官方也未有明確表態。
與此同時,內地政府為了實現招商目的,往往都會盡其所能地運作出最優惠的稅收水平,以取悅投資者,動輒拋出五年乃至更長的免稅期限。
一位長期關注富士康的分析師注意到,伴隨著富士康越來越多地把產業遷往內地,公司這幾年稅率也在降低。
土地問題也是類似的,很難想象,深圳能夠一下給出四個龍華園區大小的土地給富士康,而在內地,富士康要在哪里投資,上萬畝土地供應大都不在話下。
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自從進入大陸以來,富士康的產業布局一直緊跟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1980年代投資重點在珠三角,1990年代則是長三角,進入新世紀以來,富士康向內地的投資比重明顯增加。
在一位代工業人士看來,富士康或許已習慣了置身一個由自己制定游戲規則的環境。無論是為了主導游戲規則,還是產業發展布局的需要,內遷都是一個自然的選擇。
按照富士康的構想,現有40萬員工的深圳富士康,會逐步過渡為10萬-15萬人員規模,除了運營、研發、財務和管理等部門,還保留少量應客戶要求設立在深圳的生產部門。而離開的生產部門和人員,則將根據產品線分散在重慶、武漢、鄭州、廊坊和天津等地。
網絡編輯:王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