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官員都關到籠子里去”——吳敬璉的樂觀與焦灼

責任編輯:李鵬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樓強

【記者手記】

吳敬璉出版的新書

8月11日,39攝氏度的上海。有一件事情比高溫更加灼人,那就是上海書展上讀者們對經濟學家吳敬璉的熱情。

這天下午,“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型”這個宏觀經濟“老話題”,仍然吸引了大批各路讀者。那些從事銀行、保險等金融行業的白領,捏著通過各種渠道拿到的500元高價演講票,在開場前一個小時就已來到會場。由于讀者超過千人,有一部分只好被分流去另外一個會場看演講的視頻投影直播。

登上上海書展講壇的吳敬璉,帶來最新著作《無錫經驗:中國經濟發展轉型的個案研究》。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為“改革”凝聚共識、澄清誤解,為“改革”整體設計、研究對策,到新世紀伊始的縱論“轉軌中國”,現在的吳敬璉是在《中國經濟增長模式抉擇》基礎上,從個案突破,而非概括什么“模式”,為中國經濟發展的轉型奔走呼吁。

81歲的吳敬璉一直在堅持的中歐國際商學院經濟學教授職務,為他的長三角研究打開了考察無錫的經驗。這本新書,即是他2007年開始多次深入無錫,與20多家不同行業的企業、政府機構、民間組織多年討論和深入觀察的成果。

無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引起吳敬璉興趣,不僅在于其起步較早,“十一五一開始就有了很多有利的措施”,更在于無錫的轉型基于自身的資源稟賦、產業發展基礎、歷史文化背景,以及世界經濟發展趨勢,有了自身特色。

與此同時,吳敬璉的轉型研究,開始深入珠三角地區。他與現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原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的陳清泰,“今年用了比較多的時間研究廣東怎樣組織轉型”,以及“中央和長三角、珠三角怎樣協調組織轉型。”

他在記者采訪環節,提及深圳,以及富士康、華為、華大基因,語態樂觀。他還談及教育、科學、技術等諸多方面的創新。“在中國好的創新到處都是,我可以給你舉出許許多多的例子,很多這種創新在世界的前列。”

8月14日,吳老高興地向隨訪無錫的本報記者 “報料”:“昨天凌晨四點半我接到一個電話,他們告訴我,我們中國自主研發的芯片經過嚴格的檢測證明合格。這個芯片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芯片。我們有條件在這個產業真正打翻身仗。”吳老稱,他還有一個“不舍得”辭掉的工作,那就是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的副主任。

但對于轉型,吳敬璉的焦灼也同樣緊迫。“要把官員們都關到籠子里去。”

與這句“狠話”相呼應的,是他通過本報發出的深深憂慮——“經濟轉型說了27年,何時能夠真正轉變”(詳見本報6月2日同題報道)。而在這本新書的“路演”中,他在經濟轉型的三個問題中,首先談我們對轉型理論的種種誤區。

這三個問題中,他宣講論述最多的,仍是政府體制問題。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前提下,政府職能轉變已是題中應有之義。但市場主體仍面臨四大體制性障礙,政府組織經濟的作為也有四大不恰當。

比如,吳老的書中以無錫為例,論述政府對土地資源的控制。無錫雖最早開始嘗試招拍掛出讓經營性用地,但為了招商引資,政府在工業用地使用權的定價上存在刻意壓價,甚至有零價出讓的情況。而無錫商業用地和工業用地的價差達到了6-10倍。

“這種行政色彩濃厚的土地資源配置方式,阻礙了無錫的經濟轉型。過于廉價的工業用地弱化了有實力的工業企業從事技術創新活動的動力。工業用地向大企業傾斜政策遏制了具有創新精神的小企業發展”;“工業用地和商業服務業被認為分割為價格懸殊的市場,對于發展服務業極為不利。”

會后,我不禁追問吳老:“你怎么能相信官員們有動力革自己的命呢?”

他轉過身,盯著我的眼睛坦然答道,“那你可以問鄧小平為什么要改革。革自己的命確實比較困難,有很多人是不愿意革自己的命的。但如果推論說革自己的命是不可能的,那我們干脆放棄改革。”

沉思片刻,他又補充道,“其實我們的官員也不是那么一團漆黑的。”

網絡編輯:王爾山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