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末日病菌”的面紗——耐藥病原菌的肆虐與抗藥基因的產生
攜帶NDM-1基因的耐藥菌開始流行,表明在抗生素研發與微生物變異之間的賽跑上,后者再次取得了勝利。這或許是人類噩夢的開始。
責任編輯:朱力遠
萬古霉素曾被譽為抗生素的最后一道防線,當這道防線失守后,人們開始廣泛使用碳青霉烯抗生素。如今攜帶NDM-1基因的耐藥菌開始流行,表明在抗生素研發與微生物變異之間的賽跑上,后者再次取得了勝利。這或許是人類噩夢的開始。
就在WHO宣布甲型H1N1流感疫情進入尾聲的幾天后,人們又聽到了所謂的“末日細菌”的壞消息。
在印度等南亞國家出現的 “超級病菌”NDM-1,目前已經蔓延到歐美多個國家。這一新型的耐藥菌與以往的耐藥菌如甲氧西林耐藥菌(MRSA)有很大的不同,它其實并不是一種細菌,而是一種由特殊的耐藥基因編碼的酶,因此它的出現引起了科學界的高度關注,更有媒體以《超級病毒NDM1不怕抗生素,末日細菌恐全球散播》為題進行聳人聽聞的報道。
“百毒不侵”的機制
8月11日的《柳葉刀》雜志發表題為“印度、巴基斯坦、英國發現新的病原菌耐藥機制”的論文,文章對這一新發現的耐藥基因進行了分子生物學、生物學、流行病學等方面的研究??茖W家將它命名為新德里-金屬β-內酰胺酶基因(New Delhi Metalo-1),簡稱NDM-1。研究發現:由NDM-1編碼的酶能夠分解碳青霉烯抗生素,而后者是目前抗感染治療中抗菌譜最廣、抗菌活性最強的一類抗生素,廣泛應用于重癥感染患者的治療。
研究還發現,NDM-1廣泛存在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病例中。攜帶有該耐藥基因的大腸桿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對目前的絕大多數抗生素都具有耐藥性。更為嚴重的是,初步判斷NDM-1基因存在于細菌的質粒上,能夠在微生物中自由傳播。
根據英國健康保護署的數據,2007年在英國境內發現的“抗碳青霉烯抗生素”病例有7人,到2008年上升至20人,2009年則超過了40人。而且導致病菌抗性的NDM-1基因也呈現出多樣性。此次發現的NDM-1不同于以往的三種抗藥基因。它在臨床上引起的感染病例2008年為4人,2009年上升至18人。
由于這種耐藥菌對絕大部分抗生素具有耐藥性,加之NDM-1基因能借助質粒在微生物間發生&l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