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哀悼日引發的思考:何時哀悼,怎么哀悼

為了兼顧公平與可持續原則,可否根據受災人數的不同,靈活調整哀悼活動層級,分別采取基于中央或一個省、市的集體哀悼活動?

責任編輯:戴志勇

為了兼顧公平與可持續原則,可否根據受災人數的不同,靈活調整哀悼活動層級,分別采取基于中央或一個省、市的集體哀悼活動?

全國哀悼日涉及全國人民,既可以由國家行政干預,也可以國家鼓勵,民間自發悼念。

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甘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中央政府決定,于2010年8月15日舉行全國哀悼活動,全國和駐外使領館降半旗志哀,停止各種形式的公共娛樂活動。

舉國哀悼,表達了國家及社會對公民生命價值的最高尊重,也創造了一種極為有益的公共活動,讓各地的民眾共同承擔、撫慰受難者的傷痛,并將悲痛轉化為愛心與凝聚力。同時,對幸存者而言,通過幫助人們間接體驗自然災難,哀悼還能增強人們對防范自然災害的意識。綜上,社會集體哀悼本身雖充滿悲痛,卻可以化作積極的精神資源與力量。

繼汶川地震、玉樹地震以來,這是我國政府第三次為自然災害遇難者設立全國哀悼日??梢灶A見,全國哀悼在未來將成為紀念特大自然災害遇難者的一種慣常形式。

由于全國哀悼涉及全國民眾的日常生活,影響深遠,因此,針對如何進行集體哀悼,政府和社會可以一起做一些有益的思考。畢竟,什么時候哀悼,哀悼什么對象,如何進行哀悼,都頗能反映一個社會的價值觀、政治及社會建制。而公民社會及公民價值觀的建成與成熟,需要人們對公共事件的不斷交流與思辨。以下,我僅拋磚引玉地提出一些問題,希望引發公眾對哀悼問題的思考。

全國哀悼日可算做某種意義的公共政策??梢韵葒L試探討其應當遵循的最基本出發點。我覺得大概可以有幾條:

一是公平原則,不同災難的遇難者作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