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工程最終不是治水問題,是哲學問題”
南方周末專訪曾主持三峽建設的陸佑楣院士,談及三峽決策以及建設過程中的宣傳問題
七月,長江洪水肆虐,三峽防洪能力到底是防萬年一遇、千年一遇還是百年一遇的問題飽受關注。曾主持三峽建設的陸佑楣院士接受南方周末專訪,談及三峽決策以及建設過程中的宣傳問題。
三峽電力公司要提早蓄水發更多電,水利部擔心洪水到來,不讓提早蓄水。最后只能讓國務院拍板。 (CFP/圖)
能不能解決全流域洪水災害?不可能
南方周末:今年7月長江洪水時,長江委、三峽電力各級領導,都通過媒體解釋三峽防洪能力萬年一遇、千年一遇、百年一遇的問題,是否這次三峽各部門內部的壓力很大?
陸佑楣:我們為什么要建三峽?首要任務就是防洪,我把它看成建三峽的必要條件。我們一直對防洪強調了很多,會造成一種輿論:長江防洪 不是有三峽嗎?這次長江鬧洪水,老百姓反過來說,三峽解決不了多大問題。正好長江水利委員會又說:三峽解決不了長江所有的洪水問題。這個話道理是對的,但 老百姓回頭一想,當年吵著非要上三峽,不就是為了防洪嗎?就造成現在的反應。
要我看,最好來一場特大洪水來考驗一下。
陸佑楣:中國水利水電工程權威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1984年8月至1993年1月,歷任水電部副部長、能源部副部長、武警水電指揮部政委、三峽工程領導小組副組 長。1993年1月至2003年11月,先后任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委員、副主任,三峽總公司總經理,實際主持了長江三峽工程建設。
南方周末:那不是很危險嗎?
陸佑楣:沒危險,真的沒危險。三峽工程本身設計標準非常高。今年這場水7萬立方米每秒的流量,還不到20年一遇。為了保證大壩安全、可靠,它的設計標準是千年一遇的,也就是9.88萬立方米每秒的流量。
南方周末:您說的是大壩本身沒危險?
陸佑楣:是,本身的安全,就是不會漫壩。
南方周末:大壩不會毀,但不代表其它地方沒事?
陸佑楣:大壩抗洪能力的設計標準很高。至于防洪功能,那是另一個概念。防洪功能就看下游荊江大堤,三峽的主要目標是為了解決荊江大堤安全。所以,它的防洪功能跟大壩自身的設計洪水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