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灰·牛皮·大災難 張洹不便宜的藝術實驗
行為藝術家張洹以“火車發燒友”的名義,買下了車頭和最后一節車廂。 藝術家正在以各種姿勢與中國社會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這些聯系并不便宜。
責任編輯:袁蕾 實習生 趙大偉 溫燕婷
《希望隧道》是四川汶川地震時,寶成鐵路109隧道口被巨石砸中的列車殘骸。行為藝術家張洹以“火車發燒友”的名義,買下了車頭和最后一節車廂。 藝術家正在以各種姿勢與中國社會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這些聯系并不便宜。
枕木和鐵軌上架著沒有車輪的火車頭和一節車廂,四周散落著大大小小,叫不出名字的列車部件。藍白相間的車身油漆只在機車頭正前殘留少許,扭曲殘破的外表全是鐵銹?;蛟S因為傷痕累累,火車似乎比日常所見更加龐大,但又威風盡失,顯得無力而委屈。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車次21034的貨車載著航空汽油、潤滑油和糧食飼料,在寶成鐵路109隧道口被山上滾落的巨石砸中,列車脫軌,隧道內12節油罐車起火爆燃?,F在,車頭和其后一節車廂的殘骸靜靜地停在北京尤倫斯藝術中心的大展廳里,張洹把它變成了自己名下一件空前巨大的當代藝術作品。
張洹形容自己過去不過是個“坐在廁所里的河南年輕人”。16年前在北京“東村”,他全身赤裸,涂滿蜂蜜和魚的內臟粘液,在暑熱中的鄉間公廁里端坐一個小時,身上爬滿蒼蠅,完成了他最著名的行為藝術作品《12平方米》。相比那時的窮日子,如今他在上海松江買下占地40畝的舊工廠,擁有建筑面積兩萬多平米的藝術工廠和一百多人的創作、制作團隊,號稱全球藏家上千,經手的多是尺度越來越大、花費越來越昂貴的裝置作品。
譬如這次的張洹個展《希望隧道》,為了把火車殘骸運進展廳組裝,尤倫斯藝術中心拆掉了展廳盡頭的一整堵墻,再重新砌好;等展覽結束,這個步驟還要再來一遍。“不包括前期我這邊的很多費用,光是藝術中心裝展,各種費用大概要150萬。”張洹說。
我們常常忘記大災難
四川汶川地震發生一個多月后,張洹趕到甘肅境內的109隧道,買下了此次展出的火車殘骸。如果沒有這次購買,它們應該早已化作鐵水。
其實他們趕到的時候,火車已經賣了。列車組所屬西安鐵路局的內部拍賣中,一家回收公司買下了列車殘骸,批文已經拿到,但火車還沒有拆解處理,只從事發隧道拖到附近一個小站。張洹并不奇怪:“政府忙著搶修隧道恢復通車,沒太多時間考慮別的事。”
他向這家回收公司提出購買殘骸,自稱火車發燒友,“給他講太多,事情可能變得更復雜。”本來他還想買燒過的油罐車,“太漂亮了,拿到兩節都很好,結果可能他們已經轉手給了另外一家公司,后來就切割當廢鐵運走。”
張洹沒有透露購買列車殘骸總共花了多少錢。不過他提起展廳里列車周圍放著的兩個巨大鐵塊——電力機車變壓器,“買的時候我說,這一堆廢鐵能值這么多錢?他們說每一個里邊的銅就有5噸,一噸六七萬,你算算多少錢?”
一部簡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