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地質災害防治辦公室獨家詳解防治曲折內情——零傷亡奇跡,三峽庫區可否再續

近十年來,三峽庫區的地質災害治理一直被“另眼相看”,國家設立專門機構,撥付巨資,實現了持續七年的地質災害零傷亡紀錄。

責任編輯:朱紅軍 彭利國 實習生 袁端端

國家專門為一項工程配套設立地災防治專門機構、斥巨資進行防治,除三峽工程外,再無二家。其成果是在今年全國地質災害頻發的背景下,三峽庫區不僅安然無恙,而且實現了連續七年的地質災害零傷亡記錄。

這個8月,泥石流在甘肅舟曲奪去上千生命后,繼續在四川震區、云南貢山等地肆虐。短短十余天內,國土資源部已三次啟動地質災害應急一級響應。

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日前公開受訪時提醒,各地區特別是三峽庫區、地震災區和其他地質災害易發多發地區,要時刻繃緊地質災害防治的弦。

近十年來,三峽庫區的地質災害治理一直被“另眼相看”,國家設立專門機構,撥付巨資,實現了持續七年的地質災害零傷亡紀錄。

今年汛末,三峽水庫將開始第三次175米試驗性蓄水,再度嘗試轉入正常運行期,前兩次均中途受阻。國際經驗表明,水庫蓄水運行之初的幾年,正是庫岸地質最不穩定的時期,三峽水庫的這一“轉型”期,又遭逢今年全國地質災害的異常多發期,災害數量十倍于去年同期,三峽庫區能安然闖關嗎?

樂觀預判

現在的三峽庫區包括重慶、湖北20個縣(區),庫區干支流庫岸長約5300公里,山勢陡峭,地質脆弱,而位于自然三峽附近的奉節、巫山、巴東等地尤為地質災害多發區。

據地質防治部門統計,1982年至2000年,庫區發生重大崩塌滑坡七十余處。如秭歸新灘,歷史上有記載的大滑坡就有十余次,累計斷航達百余年,1985年那次又將新灘鎮全部推入長江,摧毀船只96艘,死亡12人。

蓄水浸泡及水位漲落可能導致庫岸結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XE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