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地質災害防治十年——專訪三峽地質災害防治辦主任李烈榮、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指揮長黃學斌
三峽庫區地質災害與三峽蓄水有何干系?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如何從“以資金定項目”到“以項目定資金”?
責任編輯:朱紅軍 實習生 袁端端
三峽庫區地質災害與三峽蓄水有何干系?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如何從“以資金定項目”到“以項目定資金”?
68歲的李烈榮剛卸任國務院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稱“地防辦”)主任,友人電話聞訊而至:“你終于可以解脫了。”
三峽庫區原本就是地質災害多發區,三峽工程興建后,地質災害的復雜性與嚴峻性隨之上升。2001年,國務院啟動大規模的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原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司長李烈榮臨危受命,擔綱地防辦主任,此后9年,可謂如履薄冰。
如今,三峽工程已基本建成,后續規劃舉棋待定。今夏汛期,三峽庫區面臨1998年來最嚴重的洪水考驗,汛末,三峽工程又將第三度攻向175米蓄水水位,前兩次均未成功。
也是這個夏天,空前的訊情引發全國地質災害頻仍,上半年地質災害數竟十倍于去年同期。三峽庫區的安危,為世人矚目。值此關口,李烈榮與其同事、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指揮部指揮長黃學斌一道接受本報專訪,詳解庫區防治曲折內情。
自2003年蓄水伊始,千將坪滑坡事故以來,三峽庫區地質災害已近七年零傷亡了,但一旦蓄水至175米,水庫正常運行后,“誰也不敢打這個包票,”李烈榮坦言。
災害與蓄水的糾葛
南方周末:今夏的汛情是1998年以來最危險的一次,三峽庫區的地質災害情況怎樣?與三峽工程有無關系?
李烈榮:6月入汛到7月底,據我們統計,累計有78次滑坡,包括險情,都是中小型的。主要是因為今年發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X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