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劇在前 紅學在后 《紅樓夢》校訂本的傳奇

1954年的“批俞評紅”到底是怎么回事?李希凡和藍翎怎么就成了讓年輕一代艷羨不已的“小人物”?俞平伯到底是怎么做學問的?

責任編輯:平客 袁蕾 實習生 趙大偉

“要重新出版《紅樓夢》,目前人民文學出版的120回本《紅樓夢》削弱了曹雪芹原著的一些鋒芒,批孔、批儒、反封建的鋒芒,應重新校對出版。” ——《紅樓夢》校訂小組于1975年3月6日召開第一次會議,袁水拍傳達江青1974年10月28日的指示

由隱入顯,全民評紅

“20世紀的三大顯學之一”紅學是1949年之后才由隱入顯的。雖然乾嘉時期就有了“紅學”的稱呼;雖然1920年前后,分別以蔡元培和胡適為代表的新舊紅學風生水起,甚至汪精衛也是當年的紅學一分子,并且頗有心得——“紅樓夢是中國之家庭小說。中國之家庭組織,蟠天際地,綿亙數千年,支配人心,為中國國家組織之標本……”但其實,《紅樓夢》一直只是小圈子里的文人雅好。

1949年之后,情況大不同。以“批俞評紅”的主角俞平伯為例,其代表作《紅樓夢辨》1923年由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版的時候,印數只有區區500冊。1952年,在《紅樓夢辨》基礎上略作增補修訂的《紅樓夢研究》在一年間印刷了6版。1958年,俞平伯校注的《紅樓夢》出版,到1962年,印了14萬部。

全國人民都知道毛澤東對《紅樓夢》的偏愛,他的紅樓閱讀史可以回溯到1910年代。1938年,在延安“魯藝”的演講中,毛澤東已經明確提出《紅樓夢》是極豐富的社會史料。一本《紅樓夢》“經學家看到易,道學家看到淫”,毛澤東看到了“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毛澤東不斷建議子女、衛士、保健醫生、地方官員、高級將領多讀《紅樓夢》,并熱衷收集不同的本子。到1970年代,毛澤東床畔、桌上、馬桶邊的《紅樓夢》已有二十多個版本。

197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影印庚辰本(又名《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呈送給“要書看”的毛澤東。“御覽”之余,百八十本大字本《紅樓夢》也送到政治局其他領導和宣傳部門負責人手上,國務院文化組副組長袁水拍就是其中之一。

袁水拍心很細,把這本“特供”的《紅樓夢》跟當時人民文學出版社公開出版的《紅樓夢》對照閱讀,發現兩者有多處不同,在文學的品相上,前者遠遠高于后者。當時,袁水拍遂給“江辦”(指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