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公交民營化改制,“多贏”變“多輸”?
“公用事業有公益性,本身就是非營利性。但是企業要追求利潤,方向只有消費者和職工。票價受到制約后,從消費者追求不到,只好轉移給職工?!?BR>公交民營化后,政府如何承擔公共服務職責,在公共財政上如何安排,既保證民營企業提供讓市民滿意的公交服務,又保證企業的贏利?
十堰是全國第一個公交事業全盤民營化的城市。
無車可乘、以步代車的經歷對十堰百萬市民并不陌生。這已是公交改制五年來的第三次——2002年12月以及2003年6月,這座城市先后兩次出現公交停運風波。
一個當年被認為“多贏”的改制,是否出現了近乎“多輸”的結果?它最終傷害的又是誰的利益?改革改到這個地步,該往前走還是往后退?
政府甩“包袱”
1月22日上午,在自己的辦公室,十堰公交公司董事長張朝榮已不愿對記者回首當年改制的往事。但正是這次改制,使得他被稱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十堰市公共汽車總公司擁有營運線路22條,營運車輛372輛,盡管每年有一定額度的財政補貼,但是截至1998年仍然累計虧損2700萬元。
2002年,十堰市決定以公交集團為試點,推動該市企業改制。當年6月7日,一批溫州企業家受邀赴十堰考察,張朝榮就在其中。
當時有報道提及,“公交集團是一個吃財政飯的單位,每年需要財政補貼550萬元,如果能賣掉,可以甩掉一塊財政包袱?!贝饲?,張朝榮在溫州曾涉及公交和運輸企業,他于是對十堰市委書記趙斌提出,由他來投資十堰的公交運營。
恰恰在2002年12月27日,建設部頒布《關于加快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進程的意見》,首次提出鼓勵社會資金、外國資本參與城市市政公用設施建設。
2003年3月24日,公交公司和該市政府簽訂《股權協議書》。
雙方對改制寄予厚望。當年《經濟日報》報道稱,“這就意味著,改革將出現多贏局面:公交公司由事業單位變成企業,每年可向政府上繳線路營運資源費800萬元,年照章納稅200多萬元;職工通過持股成了股東,收入有了保障;新的運行機制,有利于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做強做大?!睆埑瘶s則認為,公交公司盈利不成問題。
此后,張朝榮一度因此被選為“中國企業改革十大新聞人物”。目前,他同時擔任著十堰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等職務。
十堰沒有出臺公交事業民營化后的具體管理辦法,僅有一些口頭承諾和約定。
票價漲跌博弈
張朝榮接手公交公司后,陸續斥資購買了110余輛公交空調車投入運營,緊接著便調整車票價格。
2003年8月5日,十堰市物價局組織聽證會,8月6日起,將公交空調車1元票價標準提升為1.5元。
多數市民不支持漲價。張朝榮說,其實,聽證會通過的價格是2元。但經過綜合考慮后,物價局確定了1.5元的標準。
十堰市的公共交通包括公交、中巴車和出租車。其中中巴車和公交線路之間存在重疊之處,票價僅為一元?!爱敃r漲價后,坐的人少了很多。十堰市收入本來就不高,很多人寧愿擠中巴車。結果空調線路的收入比漲價錢前還要少?!?路車司機老張說。
市公交公司只好忍痛對票價作出調整。從2006年1月1日起,除K9、K59路車兩條線路為1.5元外,其它線路都改回了一元。而K9、K59兩趟車票價在2007年8月1日以后全都改為一元。
這場公眾和公交公司的博弈,以公眾勝利而告終,公交公司從票價上謀求營業額增長的沖動被壓抑。
企業“虧損”了
工商登記材料顯示,改制后,張朝榮又三次增資,從最開始的占有公司68%的股份,目前已達到95.96%。
張朝榮稱,2002年他接手前,公交公司明盈暗虧,如果減去財政每年補貼的550萬元和應交未交的330萬元營業稅,全年虧損760萬元。而他接手后,2003當年公司實現經營收入6700多萬,利潤106萬元。2004年收入為7900多萬,贏利119萬元。但隨后三年分別虧損500多萬、900多萬和700多萬元。
在張朝榮看來,虧損重要原因是油價暴漲:2003年油價每升2.6元,現在已漲到5元多。而政府僅在2006、2007兩年共提供了619萬元的油補。他認為,算上自己在車輛更新等方面的投入,“進的沒有出的多?!?BR> 在此期間,對公交員工的各種規章制度多了起來,員工們普遍反映吃不消。
十堰建委副主任朱天峰認為,作為私營企業的公司與公益性的公交事業之間的先天沖突,難以平衡?!肮檬聵I有公益性,本身就是非營利性,和工商企業有差別。是企業就要追求利潤,方向只有消費者和職工。票價受到制約后,從消費者追求不到,只好轉移給職工?!?BR> 張朝榮抱怨,政府承諾的“公交優先”未能實施。記者在這家公司提交給政府的《亟待解決問題的報告》上看到,公交公司希望政府取消在公交線路上運營的150輛中巴車經營權,并要求70余輛城郊專線車不得在城區跑公交線路——希望減少競爭。
報告同時希望十堰市政府,按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見》,對公交公司承擔的社會福利(包括老年人、殘疾人、軍人免費乘車,學生、成人持月票乘車等)帶來的減收予以補貼。
這份報告還要求落實協議書規定的優惠政策、規范殘疾人免費乘車范圍和程序、對油價暴漲予以補貼和以劃撥方式供地提供場站等。
他提及,五年前的改制“一改了之,一直沒有配套政策的支持”。政府未能用財政補貼等形式履行自己的公共事業管理的責任。
政府“為難”了
這次“停運”后,工作組進駐公交公司清理公司賬目,以確定五年來公司真實經營狀況。朱天峰說:“目前下定論稱公交公司虧損為時尚早?!?BR> 他坦言,公交事業民營化后,管理以及各方面的政策尚在探索中,沒有先例可循。對于張朝榮“取締中巴”的要求,他認為,這些并未寫入當時的協議;改制后,政府更應防止由政府壟斷經營,變成企業壟斷經營。
他說,公交民營化后,企業有其自身運行法則,政府控制力下降。盡管政府很努力,但還是無法深入企業內部。
市政府曾成立由16個部門成立的“專班”,對價格、質量和安全以及行業標準等進行管理,結論是企業經營收入與上繳稅費增長,服務改善,安全生產也達到要求。
張朝榮無力兌現每年800萬的特許經營轉讓費,被市政府認為“好女嫁出去,卻沒有嫁妝”。
對于張朝榮稱的政府未能提供配套政策,朱天峰說,“因為一張合同無法包攬所有的變化,宏觀政策和市場的變化無法預料。目前的最大難題就是油價上漲?!?BR> 事實上,雙方合同上并未寫明的對于企業的油補和社會福利補貼等,實行起來也存在政策障礙。去年湖北的油補政策下發了,政府已兩次對公交公司進行油補。
朱天峰說,在停運事件發生后,政府已明確表示,對上述問題予以支持。他也認為,政府有責任對民營企業進行規范。因為政府如果不能提供好公共服務,公信力就會下降。
“多贏”變“多輸”?
民營化后,十堰公交的硬件設施得到了改善,這點也被市民認同。但這個被冀望多贏的改制,結果傷害了司機,“虧損”了企業。停運事件也傷害了公眾利益和政府公信力。
綜觀國內,已實行公交全盤或部分民營化的城市,大多出現類似問題。湖北黃岡公交民營化之后,2006年11月同樣出現停運風波。
2007年,五個月之內合肥公交事故造成11位市民的死亡。合肥相關主管部門認為“引入民營資本,實際上是走了彎路”,隨后清退民營資本,回收公用資源。重慶、南京等地原已民營化的公交事業也重回國有公用事業。
十堰市政府沒有否定“公交民營化”改革。朱天峰稱,目前主要解決具體問題;隨后將檢查五年前雙方簽訂協議的履行程度。
他說,亟需建立對公交公司的績效評估制度,對企業的成本效益進行分析;此外在社會效益上看是否滿足公共事業要求;最后則根據績效評估進行獎罰和問責?!肮皇聵I由政府主導時,存在效率低下、服務差,但民營化后,又要防止企業一味追求利潤而傷害公共利益?!敝焯旆逭f。但十堰市政府在督促企業搞好公交服務的同時,能否通過政策和財政上的支持,保證企業的合理利潤?這場風波也迫使政府對公交民營化后如何承擔政府責任進行反思。
朱天峰認為公交民營化探索是對的,出現問題也正常?!案闹坪稳ズ螐?,有待于時間的檢驗?!?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