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合并同類項,上海就只是原地轉?

曾經作為國企脫困試點的上海國資改革,在延宕兩年后再次推進,卻只是在延續舊有的改革框架,并且面臨著改革動力的缺失。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張利安

曾經作為國企脫困試點的上海國資改革,在延宕兩年后再次推進,卻只是在延續舊有的改革框架,并且面臨著改革動力的缺失。

上海正在推進新一輪國資整合,出租車等行業的上市國資正在迅速“合并同類項” (CFP/圖)

千億國資奔著上市

這是歷史上上海國資第一次大規模放棄主導權向外部資本開放,一改過去上海國資只在內部重組整合的慣例。但是,上海國資改革,更多的還只是過去舊框架下的延續。

滬上國資整合,正在資本市場上攪起無數浪花。

5月份以來,上海國資系的中華企業和金豐投資、強生控股、上實發展、百聯股份和友誼股份等上市公司,因重大資產重組信息而接連停牌,引致有重組消息和題材的上海國資系上市公司普漲,成為證券市場的焦點。

其實,自2009年下半年以來,上海國資系重組整合,尤其是上海醫藥吸收合并上實醫藥和中西藥業,東航收購上航成為證券市場的重大題材。此外,上海建工主要資產整體上市、錦江股份資產置換等,均已引起市場關注。

這一系列重組的背后,均是上海2008年9月公布《關于進一步推進上海國資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若干意見》)后,地方國資改革的再出發。

對上海而言,經歷了陳良宇案的重大政治變故后,上海經濟在艱難轉型中,增速落在全國各省市靠后,著急的上海市領導對政府掌控力較強、占上海經濟總量四分之一的地方國資改革,自然寄予了厚望。

2008年,在俞正聲為首的新班子的主持下,上海國資改革新方略——《若干意見》終于出臺。

分管國資的上海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沈紅光,將新的國資改革方略概括為三個層次:在國資改革上,要解決一個優化國資布局結構的問題;在國企改革發展上,要解決一個怎樣增強主業競爭力或核心競爭力的問題;在班子建設上,要進一步解決法人治理結構的問題。

最主要的變化其實是兩條:開放性、市場化重組取得了突破,再就是外部董事試點取得突破。

2010年年初國資會議上,一直尤為強調開放型市場化重組的主管副市長艾寶俊,對2008年以來上海國資這方面的案例進行了簡單總結。

這是歷史上上海國資第一次大規模放棄主導權向外部資本開放,包括如央企東方航空收購上海航空,陜鼓動力收購上海鼓風機廠,北車集團與上海軌道交通合資,中航收購上廣電第五代生產線項目,一改過去上海國資只在內部重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王爾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