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資談判,為什么不向人家學習

廣州市工會代表團赴美國、新加坡探訪當地工會,他們和資本主義工會面對面,在不同國情和體制的比較中吸取了什么?

責任編輯:李梁 郭力 馬昌博 實習生 藍倪

廣州市工會代表團赴美國、新加坡探訪當地工會,他們和資本主義工會面對面,在不同國情和體制的比較中吸取了什么?

當了17年廣州市總工會主席的陳偉光,訪問過世界上不少國家的工會組織,不過8月出訪美國、新加坡,看來恰逢其時——人還沒動身,聳動的消息已經傳開:廣州市總工會擬與美國工會結盟、施壓蘋果公司向富士康讓利。

傳言令陳偉光哭笑不得,“你覺得有可能跟他們結盟嗎?那只是美國方面的一廂情愿。”

結盟的傳聞聽上去確實有點夢幻,對于中國工會來說,當務之急是如何避免激烈的勞資沖突發生——怎么讓工人和企業主坐在一張談判桌上?雙方要是談崩了,政府以什么角色介入?套用官方的說法,就是要找到理性引導和解決工人訴求的途徑。

這正是廣州市工會代表團此次出訪美國、新加坡工會的關注點之一。一份官方權威雜志透露,廣東2009年第一季度的勞動糾紛比2008年同期增加近42%。在沿海省份浙江,勞動糾紛年增長率達160%。對于廣東各級工會組織來說,今年更是壓力空前。

或許最糟糕的時刻就是改革的最佳時機。10年前廣州市總工會就開始推行工資集體協商,直到今年,陳偉光感覺到這件事已水到渠成,“不僅是工會在推,黨也很主張”。

中國工會一直缺乏與人談判的實踐。在發生糾紛的工廠里,“很多問題沒有現成的經驗。”陳偉光說。“中國的工會應該學習資本主義的發展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勞工與就業研究中心副主任關少蘭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廣州總工會此次訪美,參觀了她所在的研究中心。

陳偉光也坦率地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勞資談判本來就是資本主義的發明,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先進經驗,為什么不向人家學習呢?

2010年8月26日,北京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王憐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