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教養 港人如何應對菲人質事件
"如何避免突發事件引發激烈的民族主義情緒,香港的經驗是:民眾要有所不為,政府要有所為。""
"
責任編輯:郭力 馬昌博 李梁 實習生 藍倪
編者按:
人質事件在香港引發針對菲律賓的群情激憤,而香港政府、民眾、媒體、非政府組織一起著力,終于使事態在文明軌道上進展。
如何避免突發事件引發激烈的民族主義情緒,香港的經驗是:民眾要有所不為,政府要有所為。
截至8月29日,香港共2名菲傭被解雇,均與人質事件無關。
“港人見證了菲律賓不公義的社會系統,而菲傭的家人們還生活在這個環境下。”香港立法會議員陳淑莊說。
有議員要求檢討“赴菲律賓旅游黑色警告”,因為“不能因為懲罰而破壞機制”。
人們在皇后像廣場為罹難的港人哀悼。 (南方周末記者 王軼庶/圖)
港人游行隊伍旁,正在聚會的香港菲傭。 (南方周末記者 王軼庶/圖)
8月29日下午3時的香港維多利亞公園,一名老者手中高舉巨大的標語紙,寫著,“港人要為死者報仇!血債血還!”
有人沖他喊:“太極端了,不要搞民族仇恨!”但老者一面斥責批評者“冷血”,一面拿起一把遮陽傘向他戳去。
工作人員趕緊將二人分開,并連向老者道“對不起”。
這天是香港人質在菲律賓遇害的“頭七”。香港各政黨舉行聯合游行,悼念死者,要求菲政府徹查真相。香港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在他的印象里,這是香港第一次各大政黨聯合舉行游行。
有人將黃絲帶系在欄桿上,也有人獻上白花,合十鞠躬,黑白衣衫的8萬人安靜地從維多利亞公園出發,打著“港殤”、“還我真相”等標牌,轉出軒尼詩道,穿過港島最繁華的銅鑼灣、灣仔、金鐘,最后行進到中環地區。
在那里,游行隊伍遇到了正在周末聚會的大批菲律賓籍家庭雇傭人員(以下簡稱“菲傭”)。
菲傭周末聚會是香港幾十年的傳統。這天,眾多菲傭化著妝,在路邊鋪起報紙打牌、聚餐、嬉笑聊天。她們告訴本報記者,今天聚會的人比以往略少一些。有雇主告誡菲傭說,“今天最好不要出門。”
不過聚會人數略少的另一個原因是,不少菲傭同時也正在組織對遇害香港人質的“祈禱追思會”,同樣黑白衣衫,同樣表情肅穆。
僅在一周前,港人在菲律賓領館前的抗議一度在失控邊緣,坊間也流傳開針對菲傭的各種言論。但7天時間里,香港政府、民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