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貴賤之分始于器
中國文物部門對青銅器一直采取不開放和加強監管的政策,但國際市場對中國青銅器的拍賣反響強烈,高價頻出。隨著中國嘉德、上海崇源、中拍國際等拍賣公司陸續舉辦了銅器、銅鏡、銅雜等專拍,國內青銅器的市場價格漲速比任何藝術品都要快。
青銅器收藏
現在人們所稱的青銅器,均泛指中國歷史上青銅時代流傳至今的銅質文物。其實,青銅器最早被運用在5000年前的兩河流域,在新石器時代才流傳入中國并迅速發展,在2000多年前的先秦時期,達到鼎盛。改革開放后的電視劇《封神榜》因講述商周時期的宮廷生活,所以許多國人得以有機會全方位了解到青銅器文化。盡管青銅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但由于鐵的廣泛運用和迅速發展,青銅器的實用性很快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被淘汰和遺忘。
青銅器開創了一個貴賤之分的節點,這一點是人們至今仍然繼承著的。據記載,夏朝時銅器首先被廣泛運用于戰場,包括兵器和大型炊事容器,誰擁有銅器,誰就擁有領地,金與石相碰,結果是顯而易見的。我們在諸多出土青銅器中可窺一斑,夏朝時期的器皿均以實用主義為原則—人們分辨青銅器所屬朝代和真偽多是以銘文多少、繁簡和字體發展來辨別,夏朝時期的器皿幾乎找不見銘文,更不用說在后世(商周、春秋、戰國、秦漢)青銅器上越來越復雜的紋飾和各式各樣象征吉祥和權力的象形圖案。那時候的金屬開采極其艱辛,往往需用大量人力和低賤物力采挖并冶煉。人類之間的戰爭也開始因為爭奪資源而頻繁發生。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進入權力抗爭時期,也就是諸侯與王朝并存的商周時期,人類的文明程度又上了數個臺階。一言不和拔刀相拼的事件也在各種禮數和道德準則的制約下有明顯消退。禮數開始成為統治階級用來管理領地和人民的手段。這時,青銅器的發展也進入繁盛,各類能工巧匠變著法兒的將越來越先進易學的技術運用到器皿制造上。器皿便成為較為明顯區分個人及家族身份的標志,當然,著裝和言談也是區別身份的標志,但作為象征物,笨重的立體感十足的銅器最能說明問題。
《禮記&middo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