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術期刊的尷尬與夢想

美國麥克米蘭公司一位前總裁幾年前預言,中國要辦出《自然》這樣的雜志,50年內是看不到了。

責任編輯:朱力遠

論文數量世界第二,但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中國期刊并不多 

1980年前后,中國科研人員每年發表的論文中被SCI收錄的大約只有500篇。30年過去,2009年中國的SCI論文數量已經突飛猛進到11.2萬篇,僅次于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同時,中國大陸出版的科技期刊數量大約有5000種,也位居世界前列。這種狀況曾被國際刊物以“波濤洶涌,滾滾向前”為題進行報道。有人預測,中國有可能在2012年或2013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論文產出國。

然而,與強大的論文生產能力和龐大的期刊數量不相稱的是,中國在國際科技界占有一席之地的期刊并不多。近年在烏利希期刊指南所收錄的全球兩萬三千多份同行評議的學術期刊中,美國的學術期刊占了34%,中國的期刊大約只占到2%。

在科學家言必提及的學術期刊中,比如《科學》、《自然》和《細胞》,更是毫無中國期刊的身影。一些中國辦刊人認為,這種情況需要改變,中國學術期刊界要辦出自己的名刊?!墩憬髮W學報》(英文版)總編張月紅最近在構思一篇文章,想要投到美國的《科學》雜志去。“盡管可能投不中,但是我想寫,說中國的編輯也想出版能被全球認可的學術期刊。”張月紅說?!犊茖W》雜志曾經發表過一篇墨西哥辦刊人的來信,信中介紹了墨西哥的一本醫學期刊是如何成功走向世界舞臺的。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總工程師武夷山認為,中國人辦世界影響的期刊“是客觀需要”。“如果我們的優秀成果能在國內辦的優秀刊物上率先發表,則有利于爭奪科學發現的優先權。”他說,“我們想想,克里克和沃森當年的雙螺旋發現,是在英國做出的,也是在英國辦的《自然》上發表的。”

另一個常被提起的歷史案例,是居里夫人發現鐳之后,堅持將論文寫成波蘭文,投回自己的祖國。

走出落后圈

《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創刊于2000年,作為一份大學學報,它的名字就顯示出它的中國特色。西方國家的大學也會辦學術期刊,但并不存在與中國的大學學報相對應的刊物。中國的大學學報被國際期刊界稱為“校園刊物”,這個標簽幾乎不可避免地會帶來偏見。

張月紅曾經申請更改刊名,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