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新說(十):畸形樓市呼喚徹底的市場化改革
房地產業的諸多弊端,不是市場化造成的,恰恰是市場化不徹底造成的。非市場的環節,如同人體內的血栓,隨時可能異化并威脅整個肌體
責任編輯:余力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機會均等還是結果均等,是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的重要分野。房地產業的諸多弊端,不是市場化造成的,恰恰是市場化不徹底造成的。非市場的環節,如同人體內的血栓,隨時可能異化并威脅整個肌體
在邁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始終存在一種誤讀并妖魔化市場的傾向。比如將房地產業的種種不公和亂象歸咎于市場化,呼吁公布房價成本,通過行政力量讓人們買得起房,某些地方官員甚至作出“讓人人買得起房”的所謂政績承諾。
機會均等還是結果均等,是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的重要分野,二者表現為價格由市場還是行政決定。即使有投機因素,長期看價格經過供求雙方博弈也會向真實價值回歸。市場化不是低價化,而是在公開公平的規則下讓價格真實反映商品價值,當價格被人為限制而扭曲之后,就失去了市場有效配置資源的能力。
不管是誰,直接去管制物價都是徒勞的,只能掩蓋并扭曲供求失衡的信號,并衍生出排隊、腐敗、不叫糧票的糧票等其它更嚴重的問題。如果政府能決定價格并正常運轉,那么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的所有實踐都是不必要的。價格波動本來就是市場經濟的常態,漲價對買方不利,降價對賣方不利,所謂“公布房產成本”的要求,既不可行,也無必要,如果市場是公平的、完善的,價高價低都是合理的。
市場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只要個別環節仍由非市場因素決定,都可能導致整個市場異化、失靈,從而演變為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