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根上拋棄“以考為本”
2001年,旅美教育學者黃全愈的《素質教育在美國》曾居當年非文藝類暢銷書的榜首,10年過去了,黃全愈認為:“素質教育”非但沒往前走,反而在向后退。
責任編輯:戴志勇
2001年,旅美教育學者黃全愈的《素質教育在美國》曾居當年非文藝類暢銷書的榜首,10年過去了,黃全愈認為:“素質教育”非但沒往前走,反而在向后退。在他看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自我教育四位一體,但前三者只是三腳架的腿,能拍到什么樣的人生風景,還要看固定在三腳架上的自我教育能提供多大的取景框。8月,黃先生在北京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
這十年,素質教育在后退
南方周末:距離你最早倡導素質教育已經過去十年了。你覺得這十年,中國素質教育的改革進展如何?
黃全愈:在往后退。2000年我回來時,有人不知道哪個教育好,跟我爭,我開玩笑說:讓計生委允許咱們每人生兩個,一個搞素質教育,一個搞應試教育,看哪個好。第二年我回來,不爭了。大家都認為素質教育好。2006年,我到某著名高校做報告,一個聽報告的博士站起來說:我曾經是你的信徒,但是我很遺憾地告訴你,你那套行不通。
國人喜歡改口號,素質教育叫煩了,就改“博雅教育”、“通識教育”。
南方周末:家長面臨的壓力很大。前段時間本報報道了成都市小學升初中,奧數就是一個重要標桿。信奉素質教育的家長明知這很荒謬,也不得不在現實面前低頭。你被不少學校聘為素質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