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專題】為人類服務

2005年,張欣在劉索拉的影響下接觸到了巴哈依教。它直接影響了張欣近些年的狀態。巴哈伊教,19世紀創建于波斯,源自伊斯蘭教什葉派,后來又脫離伊斯蘭教觀點,成為一種新的宗教。

2005年,張欣在劉索拉的影響下接觸到了巴哈依教。它直接影響了張欣近些年的狀態,“因為我現在有信仰,我覺得生活每一天、工作每一分鐘都是一種祈禱。”

巴哈伊教,19世紀創建于波斯,源自伊斯蘭教什葉派,后來又脫離伊斯蘭教觀點,成為一種新的宗教。

巴哈伊教始創者米爾扎·侯賽因·阿里,這位伊朗人被巴哈伊教信徒們稱為巴哈歐拉,意為“真主的光榮”, 后由此衍生出教名—巴哈伊教(阿拉伯語中意為“神在黎明時傳達旨意的地方”)。它強調自我努力和服務人類在靈性生活中的重要性,認為本著為人類服務的精神工作在神看來如同禱告和崇拜。

作為一種新興的宗教,巴哈伊教已經不算小眾。據百科全書記載,21世紀初巴哈伊的全球信徒有200至800萬。巴哈伊教的另一個與眾不同之處在于,它沒有神職人員和地方教堂,只是在每個大洲建有一座“靈曦堂”。這些“神堂”不出賣紀念品,也不接受饋贈。宗教經費全部來源于教徒的捐贈。

哈伊教傳入中國的時間甚早。據記載,1862年就有巴哈伊教信徒到上海經商。早期的中國巴哈伊教徒多為赴國外求學的學生。1921年,一位叫廖崇真的學生成為其教徒,他在回國后任廣東省蠶絲改良局局長,并于1924年將美籍教友Martha Root女士引薦給孫中山。

1923至1924年間,前清華大學校長曹云祥先生接受巴哈伊教并留下多本譯著。曹云祥認為巴哈伊教的社會主張與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世界大同”理想相通,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