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將“垃圾”塞進了圖書館

好書被擋在門外,“下三爛”書登堂入室,權力和利益之手攪亂了圖書館,污染了書。

責任編輯:沈穎 實習生 周菁

國家規定,全國中小學都要按照生均15到40冊書標準配備圖書館。不少地方,校長和老師的“選書權”被收歸教育局,“有些縣居然是‘一二三把手’在管進書那點小事。”一個領導給一個縣委書記打招呼,把某某的書關照一下,甚至有些官員還因招投標掐起了架。

好書被擋在門外,“下三爛”書登堂入室,權力和利益之手攪亂了圖書館,污染了書。

一劈兩半的高價畸形書

9月初,宋一柯接到出版社通過物流公司運來的20大包樣書,他吃驚地發現,自己寫的一本書居然搖身一變成了薄薄的兩本書,上下冊。掂在手里,輕飄得不真實。整個書也比正常的小一號。紙張粗劣,裝訂歪斜,簡直像小學生練習冊。

這是書嗎?他笑了起來。再看定價,兩冊55元。他打電話問編輯,編輯說是北京面向市場的“編輯”,把它一劈兩半。因為“劈”得太麻利,好似帶著白生生的茬子,下冊連目錄都沒有,開門見山就是文章。

原稿不到20萬字,卻在版權頁上標注“40萬字”。宋一柯想,這不是睜眼說瞎話么?

兩年前,交出書稿時,宋一柯對一本文學類的名家訪談書能否走市場一直懷疑。但編輯讓他“放心”,說他們有辦法。

這么完全離譜的定價,賣給誰?宋一柯覺得很奇怪。編輯說,不走“市場”,“5000套全下到圖書館了。”

那20包的500套書是給他頂稿費的。編輯讓宋一柯把書再運給他,發到圖書館里給他“變現”。

宋一柯很憤怒,這“垃圾書”既不好意思送給他訪問的作家留念,也無法贈給朋友風雅一番,再賣給圖書館,繼續害人嗎?

“垃圾書為何這么輕易流入圖書館?”宋一柯很好奇。

給宋一柯做書的“市場編輯”袁彪,憑靈敏的嗅覺,是2004年最早轉向給圖書館供書的書商之一,行話叫做“館配”。

館配業務和上世紀末開始的全國“普九”、“雙基”達標息息相關。據教育部規定,全國中小學都要按照生均15到40冊書的標準配備圖書館,不達標者,一票否決。

于是,全國各省、市、縣政府都設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吳達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