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不至于除了仇恨之外,什么也不存在——專訪

王康認為,遷都重慶從根本上改變了重慶的命運,讓這座城市有了悲劇與浪漫的性格。王康把抗戰定義為這座城市的“契約”,注定了這座山城的不平庸。

責任編輯:平客 實習生 趙大偉

像中國這樣一個民族,歸根結蒂,只能憑依自己的智慧、德性和力量自救自尊自強。企圖仰仗任何一個國家(即或是真正的友邦)的善意、調解、援助、恩賜,都幾乎無一例外地使中國飽嘗失望和挫折。——王康 

抗戰期間,重慶做了八年半的中國戰時首都,時間是從1937年11月到1946年5月。從1940年到1949年,歷時九年,重慶也曾是中國的陪都。

1994年,重慶學者王康成立了一家“賠錢干大事”的文化公司,公司的名字干脆就叫“陪都”,王康的“野心”是想讓世人更深入地了解抗戰時期的重慶。

公司成立第二年,王康拍了九集電視紀錄片《陪都重慶》。片中,他采訪了東北作家端木蕻良,一提起重慶,老作家頓時老淚縱橫,說:“重慶是我魂牽夢繞的地方,對我影響極深。”抗戰期間,端木蕻良流亡重慶,曾在那里任教。那時,不少文人聚集這個戰時首都,著名的“二流堂”就是當時重慶文人圈子之一。

此后,王康與多家電視臺合作拍攝紀錄片,其中涉及重慶抗戰的有《盧作孚》、《重慶大轟炸》等。王康搜集了大量重慶本地和日本歷史學者的研究資料,并進行了甄別、考據。制作、拍攝《重慶大轟炸》期間,他捕捉到許多重慶大轟炸的歷史背景及鮮為人知的細節。王康發現,那些死去的平民和這段歷史一起,被人們迅速遺忘了。尸骨大都被丟到荒地里,再也找不到什么遺址了,重慶人約定俗成把那片荒地叫作“萬人坑”。

王康也曾計劃出版中國抗戰陪都叢書、陪都重慶圖典,多年來他一直強調重慶歷史記憶的重要性,他曾建議在重慶江北做一個幾十米至一百米的凱旋門式的紀念型浮雕,建立重慶大轟炸廣場,紀念亡者,祈禱和平。

王康認為,遷都重慶從根本上改變了重慶的命運,讓這座城市有了悲劇與浪漫的性格。王康把抗戰定義為這座城市的“契約”,注定了這座山城的不平庸。

王康

大學生不知道重慶是中國抗戰時的首都

南方周末:重慶抗戰八年作為陪都的歷史在人們的記憶中比較模糊,那八年中有哪些是不應該被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