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別那么關心語文?——“人教版”高中語文新教材執行主編溫儒敏談課改
現在因為中考高考的壓力,學生陷于題海戰術,其實讀書很少,中學畢業了,沒有完整讀過幾本書。這樣的語文教育不能說是成功的。
責任編輯:袁蕾 實習生 趙大偉
《拳打鎮關西》被抨擊太暴力,王棟生覺得不可思議,魯提轄確實三拳把人打死了,可不打還能怎么辦?難道教學生說金氏父女應該不斷上訪? (CFP/圖)
1970年代的語文教科書
魯迅的文章至今還是語文教科書中出現最多的。 (南方周末資料圖片/圖)
南方周末:一聽“魯迅大撤退”,無數網民不加求證就貿然跟進,類似行為已經發生了不只一次,你如何看待網民“聽風就是雨”般的敏感?這種莽撞行為背后有沒有合理性?
溫儒敏:說明大家還是很關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網上很多人不可能完全了解事情的真相,依據片面甚至錯誤的信息而隨意發表議論,甚至要痛快地罵倒,這可能是一種情緒宣泄,不必認真。倒是可以檢討一下媒體。這輪爭議是某些媒體不經調查,就捕風捉影,炒作起來的。
我有些疑惑:中小學的學科很多,為何少見數學、物理、化學甚至英語的報道與爭論,唯獨語文不時陷入爭議熱潮?可能跟語文學科的社會性有關,誰都插得上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