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讓自己活過來

讓自己活過來

虛有其表,是我的狀態。整脊醫師說:“你真是典型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耶!外表看起來好好的,身體都是虛的,像個七八十歲的老太太……”再要加上走起路來還活蹦亂跳,有誰愿意相信我是從小病到大的?早產兒外加偏食性營養不良,低血壓與先天性腎弱,導致五臟六腑的運作都不太賣力,心臟的養分不足,跳起來也是有一搭沒一搭的,自己都聽得到不太規律的心臟奏鳴曲,經常讓我在眾目睽睽之下休克。

當然,這樣的遺憾,讓我有機會學太極拳,十九歲那年徹底治好了手腳冰冷,至今年過半百,掌心依舊溫暖。人是有惰性的,不被病痛催促,根本沒有學習的動力,我當然也是身體健康便健忘的那種 “平凡人”一族。之后,早早遇上更年期,與各種癥狀對抗了十多年下來,拉筋、放血、針灸、打坐、練氣功,甚至忍無可忍跑去自我放逐地到處旅行,忍著身體的病痛,去接觸異地文化,慢慢地冷靜下來,去接受我就是我的陌生與熟悉;否則,我就快要瘋了。

練習爵士樂搖擺舞時,遇到一位加拿大女孩表示:“喜歡留在臺灣,因為這里的中醫師聽得懂我的癥狀,不會像西醫那樣檢查老半天,宣布一切正常,就結束了,好像我是個瘋子,該轉心理科醫療,明明我的身體就是不舒服??!”呵呵!就這一點而言,真該感謝老祖宗,留下了許多寶貴的醫學常識,讓我可以好整以暇地面對自己的身體動亂。

最怕的,是遇到那種沒本事卻愛胡亂掉書袋的醫師,明明病人處于疼痛狀況,該急救之時,還在長篇大論的述說大道理,真想一拳揮過去,可惜她手上有針,只能先熬過去。承認自己一知半解,有那么困難嗎?想想那些毫無醫療常識的病人,會如何任人宰割,還挺可怕的。醫學,是個永遠讀不完的浩瀚領域,病人有一半的求知義務,若無法正確地描述自己的病況,醫生的判讀就會是錯誤的,再精密的儀器,也沒有自己的感知精準,而大部分的病人都沒有描述自我感知的能力,我們的教育體系里,沒有這種認知。

那么,我們只能祈禱自己無病無痛地,幸運過一生。一旦進了醫院,其實就在賭命。除非,你自己擁有完備的知識,與負責任的醫生,正常對話。古代的家庭醫生,都有方圓百里的家族病史,一份醫案,完整地記錄了每個人的身心健康史跡,防患于未然,易如反掌,根本不需要大陣仗的醫療配備??上?,一本不需要付版稅的醫書,完整地躺在那兒五千年,就是鮮少有人愿意正眼面對它。醫宗金鑒第一章第一頁說得清清楚楚:上醫醫未??!不小心沒照顧好,才用石針按摩穴位,錯過治療良機,才用藥草艾灸 ; 實在是病入膏肓了,才用藥,那時,早已大傷元氣,破壞了人體的免疫系統,要完整地恢復健康,將費上九牛二虎之力。

這些原理我都懂,依然是三分鐘恒心,不病就轉頭忘。骨刺發作之時,腰際脊髓隱隱酸痛,就該恢復每日拉筋拍打的暖身運動,我卻偏偏趕稿趕得昏天黑地,仿佛敲鍵盤就是我的毒癮。暫時交出作業后,又馬不停蹄地趕路,走路走到膝蓋腫脹無法抬腿,如今想來,做我的身體還真可憐。

直到從北京飛往西安的途中,身體中間那截整個僵住像打上石膏,才發現事態嚴重,這已經是第三度嚴重犯病,每天按時補充鈣質與維他命,再也不管用了。邁出一小步,都要疼上好幾秒的滋味,很難想象,但我就這么熬過了好幾天。推拿、按摩也一點都起不了作用,只能乖乖地去看醫生。很幸運地,在北京遇到很棒的軍醫,開出望一眼就很順氣的藥單,趕緊去抓藥來熬,喝上兩天就舒緩了。那份藥單,根據多年常識,知道這是個好醫生,才放心地拿回家。

我的所有中醫老師,都這么對我說:“醫生與病人要各負一半的責任,剩下的,就是彼此的信任,以及無法期待的運氣。”總而言之,只要想救,永遠有救。

“永遠都有救!” 不知道是誰說的,但對我相當有用,也許是哪天自己的靈魂跑出來大吼,
讓昏迷中的我醒過來;總之,這兩年,我越加需要努力地拯救自己快速腐朽的身體,
似乎頗有成效,雖然,仍經常要拆東墻補西墻。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