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蘭 12年一個輪回
12年后,桑蘭已從受傷時的17歲臨近而立,她想知道的是當年的真相,她要將“意外”還原成“事故”
12年后,桑蘭已從受傷時的17歲臨近而立,她想知道的是當年的真相,她要將“意外”還原成“事故”
2010年9月3日,北京大學未名湖畔 (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姜曉明/圖)
桑蘭在化妝 (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姜曉明/圖)
淡粉色的口紅躺在梳妝臺上,帽管上有一圈牙印。每次化妝,桑蘭都要咬住口紅,用兩只手掌搓開。
桑蘭用嘴行使手的功能已經12年。1998年7月21日(美國當地時間),紐約長島體操館,第4屆友好運動會的賽前訓練中,她從跳馬上跌落,造成頸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癱。
次日,組委會在長島體操新聞中心舉行桑蘭事件新聞發布會。這是本屆賽事到會記者最多的一次新聞發布會。會上,納蘇醫療中心主治醫師里奧尼博士說:“我從未遇見過像桑蘭這般頑強的女孩,盡管她是—個正處于非常痛苦過程之中的、只有17歲的姑娘。”美國體操協會主席史坎南女士對事故的發生表示遺憾,但她指出這一事故并非源于環境不安全。
以“造福兒童”為主題的友好運動會摔傷了一位17歲的姑娘,但從主辦方美國有線新聞網(CNN)到中國體育代表團一致認為這是“意外”,大家都在傳桑蘭醒來后第一句話“我什么時候才能練?”卻都“選擇性”地不提及她剛剛摔落時說的那句:“有人撤墊子,不怪我!”
1998年7月25日晚(當地時間),桑蘭的父親桑史盛和母親陳秀鳳輾轉飛至紐約。在這之前,他們只是聽說“女兒受了傷”,而桑蘭只能躺在病床上接受7個小時的手術。
2010年的8月,人們再度把目光聚集到桑蘭身上,想知道這個不斷影響輿論、監督審視殘障人士權益、家政服務的女孩12年之后為什么舊事重提,甚至要把官司打到美國去。
12年后,桑蘭已經從受傷時的17歲臨近而立,她想知道的是當年的真相,她要將“意外”還原成“事故”。“從受傷的21日到25日,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這將是以“公民記者”自稱的桑蘭為自己所做的一篇最精細的調查報道。
你可以生小孩,但不能行走了
主治醫師里奧尼見桑蘭醒來,貼近她耳邊說:“桑蘭,你可以生小孩,上帝只是帶走了你行走的能力。”
這是7個小時頸椎融合術后,桑蘭聽到的第一句話。
桑蘭至今說不清自己對美國的感情。受傷之前,出國4次,都是到美國參加比賽。1998年,是她最后一次以運動員的身份去那里。
7月21日,紐約長島體操館內,跳馬比賽即將開始。桑蘭準備做賽前熱身練習的最后一跳,動作難度不大,平日練了上萬次的“前手翻直體前空翻轉體180度”規定動作。
離踏板還有3步左右的距離,桑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