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委“回應”方式進化總結

部委“回應”不總是“權威發布”,也不老是“辟謠““澄清”,也有了“探討”的表現。

責任編輯:馬昌博 李梁 郭力 資訊 陳斌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從中央部委近幾年的表現看,他們越來越直接“回應”各種質疑,而不只是“應付”。更重要的是,在姿態和說法上,已經不僅僅是“辟謠”或者“澄清”,也有了“探討”的表現。

部委回應質疑,最忌口徑不一。這幾年出現的一種現象是,不同部門之間“打架”,甚至同一部門內部“打架”。但“打架”不是壞事,重要的已不是官方定論,而是公眾可以從多元的信息中作獨立判斷。

國家統計局關于空置房率的相關表態一度未讓公眾滿意,此后不久,統計局展開了空置房率統計試點。如今,部委的“回應”正在越來越考慮公眾感受。 (CFP/圖)

近兩個月,國家統計局的一系列“回應”舉動,使之暫時擺脫口水的包圍。

最近的一個動作,是在中秋前的9月20日,首個中國統計開放日。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接待了包括15名網友在內的50多位公眾代表。這位近期頗受關注的部委高官做了回講解員,親自跟公眾解釋CPI的制定過程。

此前,這位統計局局長還親自參加了第二屆“國家統計局媒體統計知識研討班”,面對記者們坦承他每天都要上兩三次網,瀏覽公眾意見。“公眾的關注和壓力是我們不斷改進和完善統計工作的強大動力。”馬說,不過他也希望“報道要客觀真實、持論平衡”。

馬建堂的一系列表現和講話,被觀察者認為是對當前關于統計問題所引發的輿論持續質疑的回應。除了局長親自出馬外,此前,針對經濟學者王小魯對中國居民“灰色收入”高達5.4萬億元的估算結果,兩位統計局的專業官員罕見地以實名方式,連發三文,“請教”王小魯。

這種從措辭上看起來平等的回應方式——雖然內容仍是反質疑——顯得與過去部委動輒“權威發布”的方式有些不同。他們的最后一篇文章標題是“我們愿與大家一起改進居民收入統計”。此間媒體也證實統計局針對輿論的另一種“回應”:空置率調查已經開始。

“中央部委的回應能力有很大進步。”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說,在網絡社會和信息開放的背景下,“部委很難躲閃,也躲閃不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wangqian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