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杰撞墻——難以突圍的壹基金與民間慈善

身份認證困難、賬目不能自主、項目開展受限……過去三年中壹基金曾經撞過的墻,幾乎是整個中國民間慈善共同的高墻

責任編輯:曹筠武 顧策

身份認證困難、賬目不能自主、項目開展受限,這些過去三年中壹基金曾經撞過的墻,幾乎是環繞在整個中國民間慈善事業周圍的共同的高墻。

慈善研究者和捐助者們同樣認為:“我們的文化里不缺慈善傳統,但我們現在缺少合理的慈善制度。”

壹基金要離開中國紅十字會單飛了,在過去的十多天里,就此種訣別屬于“嫁女”還是“離婚”,媒體和慈善界還在字斟句酌。但至少可以確定的是,這個由影星李連杰創辦的公益基金想要離開它依附了三年的“掛靠單位”。

“分手”今年年初就已經開始醞釀。南方周末從業內人士處獲悉,早在今年2月份,壹基金便開始在民政部辦理公募基金會申請程序,希望給壹基金一個獨立合法的身份。

一晃就是7個月,無果。漫長的等待之后,9月12日,李連杰在央視的鏡頭前,指著自己棒球帽下白色的發根說,這是他從事慈善三年以來所付出的代價。他說,壹基金有“中斷”的可能。

“任何事,有開始的一天,就有結束的一天。”這個著名的佛教徒補充道。

單從一個慈善基金所擁有的業績上看,過去的三年是壹基金聲名鵲起的三年,如今,它募集的善款已超過2.7億元人民幣。一個無奈的、妥協的結合,不必然導致一個決裂的結果。三年的合作期里到底發生了什么,才是壹基金試圖單飛的直接原因?

“壹基金就是想做得更大,這是很自然的想法。”北京師范大學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民政部前官員王振耀評價說,“壹基金所面臨的,是體制的挑戰。”

“能撞的墻都撞到了”。南方周末多方了解到,身份認證困難、賬目不能自主、項目開展受限,這些過去三年中壹基金曾經撞過的墻,幾乎是環繞在整個中國民間慈善事業周圍的共同的高墻。

這堵無所不在的高墻,即是構成壹基金尋求獨立,亦是當下中國民間慈善事業生發的現實語境。

拜碼頭與擦邊球

對壹基金而言,必須在權力的譜系內,拜一個自己的“碼頭”;而過去三年,壹基金一直在碼頭下打擦邊球。

2010年7月,李連杰在上海參加壹基金宣傳活動。彼時他是否已有自己的慈善事業四處撞墻的感受? (沈井韋/圖)

李連杰把慈善當作“修行”。在壹基金設立之前,他曾為此“修行”了兩年。“我一路在學習,一路受到打擊,因為體制和法律上的原因,我們不能成為一個獨立法人的基金會,在國家許可的范圍內,只能在中國紅十字會底下做一個專項計劃。”

2008年4月,李連杰在接受南方周末專訪時,曾回顧壹基金投靠中國紅十字總會的那個暗含著無奈、妥協的過程。

一開始李連杰以為可以復制香港模式,做一個獨立的個人基金會。為此他尋找了作為一個成功演藝人士能夠找到的所有社會關系,最后仍然發現在大陸地區根本不可能做個人基金會。他必須掛靠在某個政府部門或官方組織之下。

按照2004年國務院頒布的《基金會管理條例》的要求,假如要做一家全國性的公募基金會,起碼要準備800萬的現金在賬上,而李連杰的壹基金2007年4月19日啟動的時候,賬上資金也不過是400萬元。“我原來想做公募基金,800萬注冊資金不是問題,可是還有其他許多障礙不能通過。”李連杰說。他所說的“障礙&r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王憐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