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爾Ⅲ:中國不再“挨打”?
人人都在談論巴塞爾協議Ⅲ惟一。這個初秋,密集的銀行界論壇上,與會者普遍認為,在擁有全球最賺錢及市值最高的銀行之后,中國主要商業銀行可謂早早通過了“安全性”認定。
責任編輯:李鵬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中國銀行業還不夠發達,但資本質量卻比別人好,監管當局應該掌握好銀行業發展的時間進度。”
“巴塞爾協議Ⅲ不光有硬性指標,更多的是要求銀行去運作風險控制的流程。我們硬指標達標了,軟指標還有很長路要走。”
國內幾乎所有銀行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從前不注意對數據的收集,近來的數據則不能反映經濟上升的連續性。 (Phototex/圖)
人人都在談論巴塞爾協議Ⅲ惟一。這個初秋,密集的銀行界論壇上,與會者普遍認為,在擁有全球最賺錢及市值最高的銀行之后,中國主要商業銀行可謂早早通過了“安全性”認定。
而按照已公布的文本規定,中國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以及核心資本充足率均已超過巴塞爾協議Ⅲ惟一設定的下限。換句話說,中國走在了巴塞爾協議Ⅲ惟一之前。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9月17日在“2010中國銀行家高峰論壇”上表示,“中國銀行業還不夠發達,但資本質量卻比別人好,監管當局應該掌握好銀行業發展的時間進度。”她引用上市銀行半年報數據說明,中國銀行業在核心資本補充方面的壓力并不大。“巴塞爾協議Ⅲ惟一實施不會影響中國銀行業利潤,中國以外的銀行倒是會受到更多影響。”同一場合,渣打銀行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全球研究部主管李籟思(Gerard Lyons)認為。目前,該協議將導致撥備增加、利潤受擠的觀點彌漫。
基礎數據成桎梏
在風險管理領域,國外銀行界有一句名言,“一個是IT信息系統,一個是人員。”而IT信息系統的基礎,除了數據還是數據。
嚴規當前,與前述樂觀情緒不同,一些從事風險研究多年的銀行業人士表達了諸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