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我們丟了,老郭沒丟
責任編輯:伍小峰
作為一名80后記者,采訪郭明義,是有挑戰的。
他太“好”了,好得讓人難以相信。我極力想從他身上尋找到一個理由——一個可以讓我相信,讓他可以堅持的理由。
一開始,我很受挫——因為找不到。一同前去采訪的同齡人皆如此。
但事實就擺在眼前。我們去了郭明義工作的礦山,一位在齊礦干了24年的班長對我說:如果不是發生在我身邊,我也不信;老郭不是作秀,他也沒有理由作秀,你說,幾十年如一日,誰去作這樣的秀?
我們走訪了老郭資助的學生。有沒見過郭明義的十幾歲孩子說,真想喊郭明義一聲爸,他不知道的是,年過半百的郭明義,其實更應該被稱為“爺爺”。
實際上,這種錯亂時常發生。
2007年,鞍山市希望工程辦公室曾經組織過一次見面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