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蘇配”茍合
表面上謝蘇配由陳水扁促成,理由是“為民進黨勝選”打拼,實質上是刀刀見骨的政治交易
表面上謝蘇配由陳水扁促成,理由是“為民進黨勝選”打拼,實質上是刀刀見骨的政治交易
在陳水扁強勢主導下,謝長廷“不能說的秘密”答案揭曉,代表民進黨的“謝蘇配”將正面迎戰藍營的馬蕭配?!爸x蘇配”的貌合神離,能否拉抬民進黨的選情仍待時間檢驗。
“謝蘇配”不等于“謝蘇合”
在競逐大位期間,謝不論公開或是私下都一再宣稱要走自己的路,順勢與陳水扁做明確的切割。然而精明如陳水扁者卻不動聲色,暗示蘇貞昌“以退為進”,營造出“非蘇不可”的氣勢,逼得謝長廷不得不迫于政治現實向陳水扁低頭,先行排除葉菊蘭,為挽回蘇的真心,又回頭懇請陳與民進黨積極扮演勸進者角色。
在此期間謝長廷嫡系大將如徐國勇、王世堅、高建智等人都勸謝說,謝蘇配既是貌合神離,亦是勉強的茍合,命中注定是“婚變怨偶”,明知結局如此,干脆走自己的路,何必做陳水扁的“兒皇帝”?然而謝長廷卻對嫡系大將說,你們講得都對,可是深思的結果,“同床異夢”若能打贏選戰,蘇貞昌是寧做怨偶,也不敢下堂求去的政治人物。
換句話說,謝長廷清楚意識到“謝蘇配”絕不等于“謝蘇合”,為求勝選,雙方只要有共同利益,就應結盟對外,待奪得江山再算總賬。如同謝在派系會議所說,明知謝蘇配是苦果,選擇蘇是養虎為患,但丟掉“政權”,“果”買不起,虎也養不了,這絕非是綠營所樂見的結局。
謝選擇蘇的主要考量,一是對綠營群眾有所交代,一是運用陳水扁為其打馬(英九),一是化解與“新蘇聯”之間的新仇舊怨,讓派系要角如吳乃仁、蔡英文、陳菊等人為其輔選,以拉抬聲勢低迷的選情。
陳水扁的暗中操控
其實謝在謝系內部會議的講話,精確點出謝目前的政治困境。
謝于民進黨內部大位之爭意外出線,使陳水扁精心策劃的蘇貞昌、游錫堃搭檔參選為之破局,兼以陳水扁嫡系正義聯機、親蘇貞昌的新潮流,及陳長期盟友聯合派系均遭“滅流”危機,若陳水扁無法框住謝長廷,民進黨內部派系向謝傾斜結果,是陳水扁下臺也將遭遇清算危機。
故而為扶持蘇貞昌與謝分庭抗禮,陳不惜使出渾身解數一定要促成謝蘇配。謝曾與蘇有長談,依謝的說法是,蘇貞昌希望將2012年競逐大位的時間計算進去,若謝于2008年大選敗北,2012年由蘇代表民進黨出征,如果謝同意,蘇將率領派系要角為謝輔選,蘇則不爭取副手之位,由謝選擇葉菊蘭。若謝于2008年勝選,則只干一任,2012年由蘇代表民進黨出馬。
然而蘇的要求遭謝“不置可否”的拒絕。為此蘇向陳水扁報告,其與謝將無搭配的可能。蘇陳會談后的第二天,蘇貞昌即遠走美國。
對于陳水扁“以退為進”的通牒,謝早就了然于胸,只不過陳水扁言猶在耳,臺灣的檢調體系突向謝下手,使謝意外卷入6項弊案,身邊重要謀士紛紛遭到拘押,此舉令謝感到不寒而栗,心想任令事態發展下去,陳水扁遲早會對弊案動手,若不趁早妥協選擇蘇貞昌,謝大位寶座即有可能在9月間舉行的民進黨全代會上不保。
為解決弊案衍生的政治危機,及化解黨內派系掣肘,謝不得不向現實屈服,于出訪新加坡時向蘇喊話,以此向陳水扁交心。果不其然,一向拒絕與謝溝通的蘇貞昌,在美國突接見陳水扁指派的秘使——謝系大將卓榮泰,雙方會晤談好條件,蘇旋即向遠在印尼的謝長廷通電話,表達“義不容辭”的決心,接受謝的禮遇出任副手。
蘇貞昌從拒絕、協調到接受副手的心路歷程,如同陳水扁、謝長廷、蘇貞昌三人關系發展的縮影。表面上謝蘇配由陳水扁促成,理由是“為民進黨勝選”打拼。實質上謝蘇配是刀刀見骨的政治交易,將戰線延長至2012年開打,這對謝長廷而言,真是情何以堪。
謝蘇配不等于“謝蘇合”,以謝能屈能伸的政治性格,搭配“暴沖”性格的蘇貞昌,能否擊退國民黨的馬蕭配仍在未定之數。何況“副手難喬、副座難配”的隱憂,兼以中間挾著“三分打選戰、七分為自己”的陳水扁指點江山,必然會在選戰過程中發酵,彼此磨合問題才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