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議員對財政部官員受賄案的質詢

民國早期,由于財政總長涉嫌受賄,國務總理段祺瑞不得不到國會接受議員的質詢。

責任編輯:劉小磊

民國早期的政治,通常被人們認為是近代中國歷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頁。在傳統的史學家看來,軍閥混戰、政局動蕩、社會失序,構成這一時期的主流特色。但是正如羅隆基所說:“民元至民十六那段中國憲政歷史,那固然是憲政的失敗,但那卻是國家實施憲政必經的過程,倘以那段憲政過程中之波折,即斷定憲政在中國永無成功可能,那是缺乏歷史的眼光。”唐德剛先生《晚清七十年》一書中也曾提及,胡適晚年就不止一次地稱贊民初的國會議員都是“了不起的人才”。美國學者林蔚(Arthur Waldron)在研究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的著作《從戰爭到民族主義:中國的轉折點(1924—1925)》中,特別指出北洋時期經濟有實質性的增長,言論有更多的自由,文化也有較多的成就。特別是出現了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國會政治,“雖然國會的成就有限,而且經常大權旁落,但是國會一直是整個北洋時期立法活動的焦點,這是不應該忽視的。”

在民初國會政治中,質詢權是其行使立法監督功能的重要方式。

質詢權是指立法機關的議員,對于政府的施政方針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