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的眼光

當科學史家說伽利略巨人般的身影幾乎投射到17世紀的每一個領域時,這“每一個領域”包括天文學、動力學、流體靜力學、空氣力學……

責任編輯:朱力遠

假如讓人隨口說出三個最偉大的意大利人,伽利略和但丁必定在其中,第三個就不那么確定了,可能是馬基雅維里,可能是喬托或米開朗基羅。所謂的“哥白尼革命”是人們耳熟能詳且常被濫用的詞匯,但伽利略才是第一位具有現代意識的科學家,是17世紀科學革命的主要奠基者。在與古老的自然哲學的決裂方面,他比作為預言家和吹鼓手的弗朗西斯·培根與“我思故我在”的笛卡爾做得徹底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他竟然比此后三百年間的許多哲學家和科學家做得徹底。

據說伽利略曾經從比薩斜塔上丟下兩顆鉛球,以此反駁亞里士多德的動力學。這個著名的實驗至今為人津津樂道,但其實并無確切依據。很多人知道他是一位物理學家,是落體定律和慣性原理的發現者。近代科學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對科學儀器的使用,沒有科學儀器,就談不上近代科學。正是伽利略參與研制了第一批科學儀器。望遠鏡的發明尤其使他名聲大噪,從而開啟了天文學的一個新時代。他是一位實干家,一位發明家,但他的觀念和思想實驗能夠給20世紀的物理學家例如愛因斯坦以啟發。這是伽利略真正深刻的地方。這一點,知道的人并不多。至于他還是一位卓越的散文家,知道的人則更少。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早在一兩個世紀前即已不堪卒讀,伽利略的《關于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以下簡稱《對話》)于今讀來依然生動機智,趣味盎然。兩大世界體系指的是天文學中的托勒密體系與哥白尼體系。伽利略信奉的是當時離經叛道的哥白尼體系。這部出版于1632年的《對話》惹惱了教皇烏爾班八世,結果眾所周知:等待作者的是宗教法庭于次年的嚴厲審判以及無窮無盡的厄運。

伽利略(1564-1642)

人們習慣于認為,柏拉圖深邃、優美的哲學表達得益于他的戲劇才華。但在《對話》中,我們也同樣感受到了伽利略的戲劇才華,尤其是諷刺才能。以今天的眼光看,《對話》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他沒有采用開普勒的橢圓軌道成果。在《對話》的第四部分,伽利略對潮汐和信風的理論解釋并不正確。原因在于,當時根本不具備解決此類問題的條件??墒?,對于今天的中學生都能輕易理解的落體定律,伽利略為何也曾犯下嚴重的錯誤,直到晚年在《兩門新科學》中才最終獲得成功呢?還有,為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