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導演的本事就是跟著演員走
和張藝謀一貫用“加法”拍電影不同,這次拍《山楂樹之戀》,他罕見地使用了“減法”。
責任編輯:袁蕾 實習生 趙大偉
◎你不是拍《滿城盡帶黃金甲》,不是去拍一個扭曲的悲??;你也不是拍《菊豆》,你閉著眼睛大概都知道鞏俐可能有幾次笑容。你去拍一個初戀故事,你閉上眼睛一想,靜秋最少笑30次以上,老三最少笑30次以上,搞不好就50次、80次。
◎我看到很多導演在宣傳的時候講:“她一進門我一看,就是她了。”外國導演也有,中國導演也有,說第一眼就是她了。我不信,反正我當導演就沒這么天才過。
◎如果章子怡還是當年那個年齡,也能夠來拍這個靜秋,我就要向她靠攏。子怡當年也有清純的感覺,但她一切觀念都很清楚,可能很難看到那種即興的、天然的、突然出現的滿臉通紅。
——張藝謀
“我們俗話講的娓娓道來、樸實無華,我就是想這樣做,何況這種電影我還沒有拍過。”9月15日,在新畫面工作室,張藝謀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門外“靜秋”和“老三”蹦蹦跳跳地玩鬧。“看到兩個演員,你就覺得,所有的技術都要退到后面。”張藝謀說。
和張藝謀一貫用“加法”拍電影不同,這次拍《山楂樹之戀》,他罕見地使用了“減法”。
“我其實沒有什么野心,拍《英雄》、《十面埋伏》的時候也沒有野心。說心里話,我的野心就是一步一步做大,也許以為我是深思熟慮、看準了的、自我安排、自我造型,都不是。”
在《三槍拍案驚奇》里當剪輯師的張藝謀女兒張末,這回是《山楂樹之戀》的第四副導演。“她是紐約大學電影學院50年來第一個提前畢業的碩士研究生。”雖然不肯讓女兒見媒體,張藝謀很為女兒驕傲。因《山楂樹之戀》將在海外發行,張末還負責了電影英文字幕的翻譯工作。
我身邊的“靜秋”很少
在剛接手《山楂樹之戀》時,顧小白和張藝謀討論劇本,想突出“那個特殊年代里的性壓抑”??赐觌娪昂笏l現,張藝謀放棄了原有方案:“他這次就要拍一部獻給自己的電影,一部電影里只呈現出兩個人的狀態,紀念一段歲月,平撫一種心結。”
我的年紀在那個年代和老三差不多,我比他大一點。
我是1951年在西安市出生的,我父親是黃埔軍校畢業的,我的伯父在臺灣,那個年代我被認為是狗崽子,是“黑五類”,很長一段時間抬不起頭。
因為政治成分不好,我是1968年第一批下去農村插隊的,我插隊的生活跟《山楂樹之戀》里寫的很像,只不過它是在湖北,我是在陜西。
所以我覺得《山楂樹之戀》更真實地接近于大多數人,不像王朔寫的大院文化,相當貴族生活,連我都很陌生。
我在農村呆了三年。我們每個人當時有200塊錢的安家費,隊里用這筆安置費給我們蓋房子。那時候很多生產隊愿意要學生,要10個人就可以得2000塊錢的支持。有的生產隊就把這個安置費移作他用了,他有辦法對付你的,沒有給你特別蓋新房子,把你安排到舊房子里。那點安家費馬上就能把隊上的窟窿給補了。
《山楂樹之戀》寫的是湖北宜昌下面的一個地方,老三他爸如果按真實情況來看,他是地區軍分區的一個司令,在“文革”里他爸一直沒有解放,他媽已經自殺了,看起來他媽是有政治問題的,在故事的尾聲他爸剛剛解放。
當時我身邊的女孩,像靜秋這種性格的少,像魏紅這種性格的女孩多得是。像老三和靜秋這種特別簡單的戀愛,毫不猶豫地說是普遍存在,不管是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還是宜昌這樣的小地方。
什么叫純,什么叫真?我覺得這些都沒有定義,每個人的定位也不同。
當時大家的確會在乎出身,像靜秋那樣的家庭出身,父母都會告誡兒子不要和她搞對象。當時我爸爸媽媽都告誡我多少次了,不要和政治成分不好的來往。
1982年,我大學畢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