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馬雍

馬雍悲愴的一生印證了蘇軾一句古訓,“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責任編輯:劉小磊

我小時候喜歡讀羅曼·羅蘭的《名人傳》,這書重新定義了“英雄”的概念,為音樂家貝多芬、藝術家米開朗琪羅、文學家托爾斯泰樹碑立傳。他在《名人傳》中寫道:“我稱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而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所有的只是些空虛的偶像,匹配下賤的群眾的。時間會把他們一齊摧毀。成敗又有什么相干?主要是成為偉大,而非顯得偉大。”予文雖劣,卻欲學羅曼·羅蘭筆法,描寫我心目中的英雄,為對我影響最大的五位恩師馬雍、俞偉超、季羨林、王世襄立傳?!赌戏街苣?010年1月21日刊登的《憶父親》是一個初步嘗試,本文再斗膽寫寫我的史學啟蒙老師馬雍。

馬雍(1931-1985),字孟池,湖南衡陽人,國學大師馬宗霍之哲嗣,“資質聰穎,博聞強記,生長在顛沛流離之中而不廢讀書,秉承家學。精熟五經四史”(張政?語)。上世紀50年代的北大高材生,專攻西歐歷史,精通多種外語。1954年,進入中國社科院歷史所,融會古代經史,考證各地出土文物,尤其是新疆出土文物,發表了一系列學術論文,有四本專著流傳于世,分別為《戰國縱橫家書》、《新疆歷史文物》《〈尚書〉史話》、《西域史地文物叢考》。聽李學勤先生說,這本五萬多字的《〈尚書〉史話》是馬雍二十多歲時寫的經典之作。除此之外,馬雍還是唐長孺先生主持的《吐魯番出土文書》整理組成員,遂有“獻身高昌”之宏愿。

“文革”結束后,中國學術百廢待興。國人對國際學術界的現狀尚不十分了解,馬雍卻一馬當先,分別在法國、意大利、日本用英文刊發學術論文,如《隋大興城之城市規劃》(巴黎,1980)、《近代歐洲漢學家之先驅衛匡國》(特倫托,1983)、《吐魯番出土高昌郡文書考》(東京,1984)等學術論文,率先問鼎國際學壇。馬雍是史壇罕見的奇才,凡是接觸過他的人,無不為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學界流傳著許多馬雍的逸聞軼事,本文只談我向馬雍問學之所見所聞。

著名史學家馬雍

馬雍與摩爾根的《古代社會》

王國維曾說:“異日發明光大我國之學術者,必在兼通世界學術之人,而不在一孔之陋儒。”從1954年起,馬雍就致力于外國古典名著翻譯,先后出版了五本譯著,分別為(蘇)密舒林《斯巴達卡斯》(中華書局,1955)、(蘇)阿爾塔蒙諾夫《伏爾泰評傳》(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古羅馬)塔西陀《阿古利可拉傳·日耳曼尼亞志》(與傅正元合譯,三聯書店,1958)、(美)摩爾根《古代社會》(與楊東莼、馬巨合譯,商務印書館,1981)、(美)羅斯托夫采夫《羅馬帝國社會經濟史》(與厲以寧合譯,商務印書館,1985)。

人們一般是從摩爾根《古代社會》的新譯本得知馬雍大名的。1973年,毛澤東想看這本書,當時只有日文及俄文轉譯本,可是他老人家要看從原著翻譯的,就讓日文版譯者、民進中央副主席楊東莼找人翻譯。楊老找到馬雍,請他從英文版翻譯此書。早年郭沫若重視此書,在美國斯坦福大學讀過社會學的張蔭麟卻不以為然,他認為:“郭先生研究的指針,乃是五十多年前摩爾根的《古代社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