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對搖滾有一點點動心——搖滾音樂節樣板工程
很多城市都在策劃音樂節,但目的不一樣,有的可能是希望真的做成品牌,有的想宣揚自己的城市;有的地方什么都沒準備好就想試一試,這不可取。
責任編輯:平客 實習生 趙大偉
“很多城市都在策劃音樂節,但目的不一樣,有的可能是希望真的做成品牌,有的想宣揚自己的城市,這無可厚非;但有的什么都沒準備好就想試一試,這不可取。”
——老狼
今年國慶長假,老狼要奔赴兩個音樂節趕場,一個在北京朝陽公園,一個在云南雪山。2010年,他跑了七八個戶外音樂節,讓他印象比較深刻的是8月底的兩場,現場觀眾都沒有過千??粗枧_下稀稀落落的觀眾,老狼感到一些失落,最后一曲唱完,現場依然手臂揮舞,他還是返了場。
這也將是有史以來戶外音樂節最多的一個長假:10月1日到7日,北京海淀公園和朝陽公園分別就有摩登天空音樂節和世界城市音樂節;中國音樂節的鼻祖“迷笛”將移師鎮江舉辦長江迷笛音樂節;云南麗江雪山音樂節、長沙橘子洲音樂節、廈門海峽沙灘搖滾音樂節、重慶動漫節暨戶外音樂節等十幾個音樂節在各地登臺。
2009年,南方周末曾刊發報道《一個貧困縣的搖滾音樂節》,講述了張北這個貧困縣和搖滾音樂節的關系,報道引起了河北省政府、文化部等部門的關注。張北縣的做法成了某種意義上的范本,北京延慶、門頭溝區政府、蘇州相城區政府……2010年,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開始嘗試參照張北模式,辦起戶外(搖滾)音樂節。從5月起,全國共有近40個大大小小的音樂節舉辦,而去年這一數字是十幾個。
戶外音樂節井噴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中國搖滾藝人為數并不多,幾十個音樂節甚至看的是同一張臉,唱的是同一首歌;戶外音樂節這種源自西方搖滾樂的形式,在英、美、日等國,動輒十幾萬觀眾,而井噴的中國音樂節,觀眾最多的兩三萬,一些地方因倉促上馬,萬人廣場上卻只有幾百個觀眾。
按照慣例,一個音樂節的投入在兩三百萬,三天的音樂節套票為150到250元不等,這就意味著,來參加音樂節的至少要有8000人買票,才會勉強不賠本——這么算下來,井噴了的音樂節中,賺錢的寥寥無幾。
音樂節賠錢,為什么還會井噴?“很多城市都在策劃音樂節,但目的不一樣,有的可能是希望真的做成品牌,有的想宣揚自己的城市,這無可厚非;但有的地方什么都沒準備好就想試一試,這不可取。”老狼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張北:人站到人腦袋上走,我們都不會管
“張北不再是以前的張北,張北出名了!”張北縣副縣長孫曉涵不知道怎么對南方周末記者形容2009年首屆張北草原音樂節之后他們的心情。
在部分憤怒的樂迷看來,這是一次糟糕的音樂節:說是草原音樂節,草沒看到,倒是吃了一肚子土;只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