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氣候談判何去何從
天津會議將全球氣候談判拉回到以聯合國氣候公約談判為主的軌道中來。但文本不“瘦”,“三可”不解決,美國不動,怎么談……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袁端端
文本不“瘦”,怎么談;“三可”不解決,怎么談;美國不動,怎么談……
天津會議的召開,不僅能夠再次將全球氣候談判拉回到以聯合國氣候公約談判為主的正確軌道中來,也成為了奔赴墨西哥坎昆會議前,各國公開、透明地在談判桌上最后一次尋求“共識”的機會。
天津氣候談判是坎昆會議之前,各國在談判桌上最后一次尋求共識的機會。 (CFP/圖)
談判桌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剛剛承辦了夏季達沃斯論壇的天津梅江會展中心,將于10月4日又迎來一場國際重要會議——《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下簡稱《公約》)下,各成員國繼哥本哈根大會之后的第四次磋商會議。這也是20年來,中國政府第一次承辦《公約》和《京都議定書》下的正式氣候談判會議。
氣候專家表示,天津承辦10月份的工作組談判會議,正是中國為了推動主渠道談判進程采取的積極舉措。
自哥本哈根氣候談判大會之后,各方對聯合國氣候大會的運行效率產生了極大的質疑,氣候談判進展緩慢。特別是發達國家一直彌漫著一種論調:多邊磋商進展太慢,沒有效率,要搞小范圍討論。“從《哥本哈根協議》這樣一個不具法律約束力的政治協議直接進入坎昆會議的磋商,這是很多發達國家想要的談判路徑。”一家名為第三世界網絡項目的NGO總監徐玉玲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無疑,這正是很多急于促成一個“政治協議”的國家想要的結果:避開聯合國的多邊磋商機制、雙軌談判機制合二為一,把《哥本哈根協議》這樣一個不具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再次拿到坎昆會議上討論。
與此相印證的是,哥本哈根氣候談判大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wangq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