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遷都:發乎民間,止乎民間

即使遷都不可能實施,但僅僅考慮和規劃遷都的信號,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資源向北京過度集中的趨勢,從而緩解其嚴重的城市病。

責任編輯:朱紅軍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北京“驚天大堵”再次引發遷都說

“即使遷都不可能實施,但僅僅考慮和規劃遷都的信號,相信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資源向北京過度集中的趨勢,從而緩解北京嚴重的城市病。”

9月27日,北京國貿橋下車流擁堵,這已是北京常態。 (CFP/圖)

“驚天大堵”

一次被媒體稱為北京交通史上最嚴重的堵車,再次喚醒了人們對遷都的議論和記憶。

9月17日,中秋節前的星期五當晚,一場細雨讓長安街東西雙向堵車,繼而蔓延至143條路段嚴重堵車,北京市交管局路況實時顯示圖幾乎通盤紅色。次日北京媒體給出了“驚天大堵”的標題。

當晚,央視《新聞1+1》直播中,白巖松用上了“令人崩潰”,“睹不忍慘”的字眼,稱其可以在北京堵車史上記下一筆。

遷都的民間情緒再度被激發。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理事陳寶存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再提遷都話題,他說,北京“首堵”已成常態,似乎不遷都已經很難改變城市的路況。網友紛紛支持,這注定又是一場夾雜著對于北京交通狀況無奈的情緒表達。

其實,早在1980年,首都經貿大學教授汪平就提出過遷都一說,希望將首都遷出北京。此后數年,缺水、沙塵暴頻襲北京。2000年2月22日,新華社旗下《經濟參考報》以整版篇幅刊登青年建筑學者方可的文章《北京城會被迫遷都嗎?》,尖銳指出:“精華日遭蠶食,京城‘撐’破在即”,這是難得一見的呈現在官方媒體上的對遷都的回應。

沙塵暴過后的這年5月,朱镕基總理在視察渾善達克沙地時揮筆寫下了“治沙止漠,刻不容緩,綠色屏障,勢在必行”十六個大字,勒石為證,當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wangqian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