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遷都:立也政治,廢也政治
如果不遷都,區域兩極分化會越發嚴重,會影響未來韓國的均衡發展。哪怕有首爾本地人的反對,韓國仍在竭力推動功能性遷都。
責任編輯:朱紅軍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如果不遷都,區域上的兩極分化會越來越嚴重,會影響未來韓國的整體均衡發展。哪怕有首爾本地人的堅決反對,韓國仍在竭力推動功能性遷都。”
2010年初,李明博政府公布的新首都方案,半年后再遭否決。 (CFP/圖)
首爾陣痛
一年一度的首爾設計節于9月17日開場,簡約的開幕式還是部分阻滯了市內交通。返回北城的滾滾車流從曾舉辦過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韓國首爾蠶室綜合運動場出發,挪過漢江,朝北岸的首爾市核心區蠕行。這又是一個考驗首爾交通通暢能力的星期五。
中國人民大學留學生鄭址浩家住首爾,想起家鄉可怕的交通,他連聲嘆息,“除開上下班高峰期,平時也時常塞車,尤其周末,我寧愿坐公共交通,盡管地鐵擁擠,幾乎人挨人。”
詹小洪是中國社科院經濟所的研究員,曾于2004年到首爾訪學,他說,盡管首爾在漢江上建造了全世界罕見密度的27座過江大橋,但仍無法從根本上緩解首爾交通。
2007年統計年報顯示,首爾擁有286萬輛機動車和1036萬人口,如果加上仁川廣域市、京畿道,整個首都經濟圈集中了全韓國40%的人口,首爾人口密度更是高達16364人/平方公里,比東京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wangqian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