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的腔調——不會“說話”的中國大學校長
一貫嚴肅的大學校長院長們紛紛變身小沈陽,開學典禮大有演變成脫口秀之勢。學生們喜歡彌漫開學典禮上的幽默感,公眾也樂見越來越多“會說話”的校長。校長變身的背后,我們的大學發生了什么變化?
責任編輯:曹筠武 實習生 周冠誠
校長講笑話,的確受歡迎。但一片歡樂之后,公眾對校長致辭的期待不僅僅局限于“親切”和“潮流”,更希望能聽到治學之理、修身之道乃至兼濟天下之法。
打破舊八股遠遠不夠,人們真正期待的還是能夠代表大學精神的致辭。
校長一開腔,公眾就笑了。
在剛剛過去的開學季里,大學校長的開學典禮致辭突然成為公眾的關注焦點,原因很簡單,校長們似乎變了腔調:
笑點的確不少:
“我相信很多新生入學后不久就會有抱怨,抱怨復旦的住宿條件差,前不久的暑假,天氣很熱,我在網上看到很多抱怨的帖子,稱要把校長綁架到學生宿舍去,看看能活幾天。”“學校辦公室的同志在為我準備演講稿時提供了這樣的一個材料,說是網絡上有一則民間人士為廈大撰寫的招生廣告,廣告稱:‘她是985+211,不斷電,不斷網,不禁校園親熱;免費米飯,免費礦泉水,公費醫療;師生和諧;言論寬松;5A級校園,國際化辦學,國防前線;面向太平洋,氣候適宜,氛圍浪漫,靚仔一片,美女如云。請認準代碼10384,歡迎報考廈門大學!”“會讀書,就要努力把‘成都理工’讀成‘麻省理工’;就要努力把一所大學讀成兩所甚至更多;就要努力把德智體美讀得無一偏廢;就要努力把男生讀成文質彬彬,女生讀成知性端莊;就要努力把自己讀成無論張口還是抬手,都讓人分明看出你讀過大學。”
三段開學典禮的致辭分別出自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廈門大學校長朱崇實、成都理工大學文法學院院長陳俊明。
一貫嚴肅的大學校長院長們紛紛變身小沈陽,開學典禮大有演變成脫口秀之勢。學生們喜歡彌漫開學典禮上的幽默感,公眾也樂見越來越多“會說話”的校長。校長變身的背后,我們的大學發生了什么變化?這樣的變化算不算一種進步?
校長新風:從八股到八卦
“能脫稿,說感性點,這真的也算個進步,只是這個進步看起來真的夠寒磣的。”
北大的校長愛唱歌。前校長許智宏和現任校長周其鳳,都喜歡在新年聯歡會上唱唱流行歌曲。 (CFP/圖)
有人說,校長們變得會說話了,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當領開創之功。
今年7月,李培根在華中科大的畢業典禮上,把近年來的網絡熱詞來了個大串燒:打醬油、俯臥撐、哥呀姐的,貫穿整個典禮致辭,讓校園內外雀躍不已。人們因此親切地把李培根稱為“根叔”。
要說上面幾位校長模仿根叔,可能冤枉了他們。廈大的朱校長在2007年的開學典禮就說過希望每個同學在廈大四年能再長高3厘米,令媒體驚呼中國的校長變了;那一年北大法學院的開學典禮上,院長朱蘇力也詩意大發,演講題目就是通感修辭的好例證:“你聽見陽光的碰撞”。
校長們換個方式說話,確實不是從今年開始。不過,這不妨礙把根叔冠為大學校長一代致辭新風的代表人物:
其一,論堆砌潮流用語的功力,根叔確實登峰造極;
其二,論對排比修辭的參悟,同行中人難出其右。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