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價值與國學熱

所謂復興,只不過是一張通行證。那么,今天倡導國學,我們的新酒在哪里?它有什么樣的芬芳?

責任編輯:馬莉

我時常想,比如非洲的剛果,南美的巴拉圭,或是南太平洋群島的巴布亞新幾內亞,在他們的歷史上,是否也有過孔子這樣的先知?是否也曾執迷于“振興中華”這類的民族集體夢想?而在實現這一夢想的過程中,一旦陷入瓶頸或遭遇挫折,會不會也有學者跳出來論證,就因為那位先知幾千年前確立的政治倫理與制度框架太落后,因此,流毒至今,讓他們沒能過上好日子?

從這樣的視角解讀孔子,或可發現,無論是打倒孔家店及批林批孔,或是與之反動的歷次國學熱潮,背后似乎都潛藏有一種怯懦與推諉的群體心理,透露出巨大的思想惰性與驚人的責任缺失。

將所有的惡習與罪愆,都賴到孔子頭上,我們就為自己當下的不作為找到了逃避的借口,從此高枕無憂心安理得。正如一個無所事事的混小子,在街上看到富二代鮮衣怒馬,招搖過市,于是心下憤憤難平,回到家來高聲責罵父親:你怎么活得這么窩囊!

同樣,沉迷于國學熱,可能又類似于聽信了街頭的傳言,日夜守在自家灶下掘土挖寶,指望一夜暴富,從此過上不勞而獲的生活。這樣一場又一場的言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