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熊貓,還有誰能代表中國?

“中國形象”經歷了一輪又一輪“選秀“,究竟該怎么展示“中國形象”?這是茲事體大的國家任務。

責任編輯:袁蕾 實習生 趙大偉

北京奧運會之后,熊貓已經漸漸從中國形象中淡出,古人、明星、普通人,正在通過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各種形式的文化節和宣傳片脫穎而出。“中國形象”經歷了一輪又一輪“選秀”,它時而是高大的姚明,時而是前衛的李宇春,時而是莊嚴的孔子,時而又是有力量的普通產業工人……

2010年國慶,一部名為“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的短片面向全球觀眾播放,它的幕后推手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從官方的創意文案來看,政府希望呈現的是一個由“精英”搖旗吶喊,既有文化內涵、民族底蘊,又有現代化建設成就的“中國形象”。

究竟該怎么展示“中國形象”?這是茲事體大的國家任務。

陸川對國家館短片的一個堅持是不要“各種各樣”的笑臉,但最后《歷程》里的普通勞動人民還是保持著微笑。 (陸川/圖)

過去太沉重,現在太單薄,未來太抽象

“中國館不是一般的館,事關國家形象。”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副局長陳先進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就決定了在為國家形象挑選“設計師”時,一定是嚴苛甚至有些殘酷的。

后奧運時代中國形象榜

●普通人


(2009商務部“中國制造”廣告、2010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角度篇》、2010廣州亞運會宣傳片、2010上海世博會宣傳片、2010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主題短片、2011年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宣傳片)

●孔子

(2009法蘭克福書展、2010巴黎孔子文化周、“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國際孔子文化節)

●國畫

(2009漢堡豫園中國節、2010中韓文化交流月、雅加達《墨韻和風:中國國畫展》)

●雜技

(溫哥華中國文化節、為慶祝中尼兩國建交55周年雜技演出、2010印度“中國節”)

●戲曲

(2010年俄羅斯“中國文化節”、瑞士文化風景線藝術節·中國主賓國)

●漢字

(2010上海世博會會標)

●熊貓

(中俄文化年徽標)

●羊

(2010廣州亞運會會標)

●明星

(2010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人物篇》)

●牛

(第十一屆亞洲藝術節)

●天安門

(國新辦“感知中國·以色列行”)

●西藏

(“雪域高原”——中國繪畫作品展)

●中國結

(第二屆友好國家文化博覽會)

(本榜以北京奧運會后,中國國際性大型活動的海報、標識、宣傳片的主題形象為基準。整理:李邑蘭、趙大偉)
三年前,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就專門成立了“中國館部”,具體執行整個中國館的設計、施工,包括為中國館主題“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尋找演繹方式。討論時大家發現,許多團隊都被“過去”纏住了。陳先進開玩笑地說:“過去太沉重,現在太單薄,未來太抽象。”

陳先進想“甩掉沉重的歷史包袱”,把中國館做好,必須舉全國甚至是全球之力。他們請來了北京、南京、上海、廣州的專家一起“頭腦風暴”,最后大家發現,中國城市發展最快的一段,是改革開放后的30年。思路有了——先講現在,再講過去,最后展示未來,每個部分都要引入“競標”機制。

“現在”部分,大家達成共識,通過一部影片來展現。“電影這種藝術形式,能夠高度概括很多東西。”陳先進說。

兩年前,拍完《南京!南京!》的陸川,開始介入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的創作,他的身份是影像部評審,經常和各個門類的專家一起討論,為中國館的創意出謀劃策。年底,世博局領導找到他,希望他能為中國館拍一部八分鐘的短片,主題是“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當然,他還得與另外7支團隊PK。

一開始,陸川有些猶豫:“我也當了幾個月的裁判,每次審稿就跟‘批斗會’似的。”

最后他下決心“接題”。做導演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王憐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