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把魯迅弄得面目全非
魯迅的文章在教科書中增減幾篇,其實是個技術性的問題,比這更重要的是,在我們承認魯迅作品價值的前提下,如何包容更多鮮活的、自由的方式去解說和研究魯迅。
“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一句略帶調侃的順口溜,道出了中國學生學習魯迅文章的“血淚史”——他的文章不是用來閱讀和審美的,是供分析用的,差不多每句話都含沙射影,指桑罵槐,話里有話,無休止的時代背景,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典故出處,話外之音……一代又一代青年學生,怎么猜也猜不透魯迅的心,這老頭寫文章就是來為難咱的。
魯迅文章和思想的價值得到廣泛認可,但,是誰把魯迅肢解得面目全非?為什么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魯迅成為了意識形態的投槍與匕首?
現在我們知道,魯迅無論是作品、思想,還是人格、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