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2010】今天的試管嬰兒,明天的克隆人?
未來的人類社會是否會像今天接受試管嬰兒一樣接受克隆人?
責任編輯:朱力遠
◆透視201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在第一例試管嬰兒誕生前后,愛德華茲遭到了激烈的反對。那么,一個可能并不多余的問題是,未來的人類社會是否會像今天接受試管嬰兒一樣接受克隆人?
羅伯特·愛德華茲 (CFP/圖)
1969年,愛德華茲(中間站立者)和他的研究小組在試管中培育出了人類胚胎。 (CFP/圖)
英國生物學家、劍橋大學名譽教授羅伯特·愛德華茲獲得201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誰都知道,愛德華茲曾經震驚世界的成果是,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的誕生,他因此也被稱為“試管嬰兒之父”。
巨大的阻力
但是愛德華茲的研究最初遭遇了巨大阻力。愛德華茲先后在威爾士大學和愛丁堡大學學習生物學,并于1955年獲得博士學位。1958年,他開始在英國國家醫學研究中心工作,并開始了他對人體受孕過程的研究,嘗試用“試管嬰兒”的方法治療不育。1968年,愛德華茲首次成功地實現了人類卵子的體外受精。1969年,他在試管中培育出人類胚胎,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人工授精實驗。然后,在1978年,他與斯特普托創造了人工生殖技術的結晶路易絲·布朗。
在布朗誕生的前后,愛德華茲遭到了激烈的反對。在西方文化和宗教環境中,孩子是“上帝的禮物”,孕育孩子也是一種夫妻性的自然過程。但是,愛德華茲的人工生殖技術卻要繞過夫妻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