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拋發球:中國乒乓球學院誕生幕后的體與政
與那些以培養奪冠機器為終極目標的傳統體校不同,在中國乒乓球學院競技失敗的運動員,還有機會以大學畢業生的身份,選擇別的軌跡。
責任編輯:馬昌博 李梁 郭力 資訊 陳斌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在中國一直頗有政治意味的乒乓球,正在試圖用新方式引領體制,并應對“青黃不接”的內憂和“獨孤求敗”的國際壓力
這是世界上唯一一所以乒乓球為專業的高校學院,它將擁有從本科到博士的學歷教育,并經歷了中央與地方的數年權衡,最終冠以中國之名。
與那些以培養奪冠機器為終極目標的傳統體校不同,在中國乒乓球學院競技失敗的運動員,還有機會以大學畢業生的身份,選擇別的軌跡,而不是豪賭人生。
面對國際上的不滿,中國乒乓球學院擔負著為自己培養對手的任務,以避免“獨孤求敗”的詬??;而謀劃中的中國乒乓球學院海外分院的推廣計劃,其雄心是類似孔子學院那樣,傳播中國軟實力
。
沈陽市體育運動學校訓練的學生。中國乒乓球學院的實驗,試圖讓未來的中國青少年運動員,避免“不冠軍即失敗”的人生豪賭。 (CFP/圖)
中國乒乓球要對自己動手術了。盡管半個世紀以來,傳統的體制曾帶給它無數的國際榮耀和政治地位,但現在人才危機和國際詬病已經讓其飽受壓力;而且,也滿足不了中國乒乓球日益高漲的雄心。
9月17日,投資1.3億、世界上唯一一所以乒乓球為專業的高校學院——中國乒乓球學院在上海體育學院揭牌,按照規劃,這所以“中國”命名的學院學制以4年制本科為主,逐步涵蓋碩士、博士生培養。
與那些以培養奪冠機器為終極目標的傳統體校不同,這個由國家體育總局和上海市政府共建的學院,決心走“以人為本”的體教結合之路——讓在役的有文化,成為高水平的世界冠軍;讓退役的也能有個體面的工作,不致像舉重冠軍鄒春蘭那樣搓澡為生。
獨生子女一代的家長們不再希望小孩豪賭人生,10年前,乒乓球就遭遇的這個選苗危機,是為中國乒乓球學院誕生的時代背景。“成為中國‘體教結合’的示范基地”,僅僅是其戰略的第一步,這所世界上唯一乒乓球高等學府還有一個更大的雄心——“如果一個國家主宰比賽,很難讓別的國家有機會展示。”面對這種類似的國際不滿,中國要為自己培養對手,以避免“獨孤求敗”的詬??;而中國乒乓球學院的分院,也將類似孔子學院那樣。
謀劃中的乒乓球學院海外分院的推廣計劃某種程度上復制了孔子學院的模式:授權的國外合作單位要提供房產、經費和人員,并接受中國乒乓球學院的指導。“我們的目標是為全球培訓乒乓球運動員,而乒乓球是中國的‘軟實力’,可以在國際上樹立中國形象。”
從為中美外交破冰鋪路,到包攬所有世界金牌提振民族士氣,再到為體育體制探路,直至傳播中國軟實力,乒乓球在中國的政治使命正不斷擴大,而中國乒乓球學院的誕生過程本身亦是一個復雜的過程。
被逼出來的試點——避免運動員“豪賭人生”
10年前,乒乓球甚至中國的體育競賽就遭遇了選苗危機。沖冠失敗的悲慘命運,使得獨生子女一代的家長們不再希望孩子豪賭人生。
明年的這個時候,中國乒乓球學院將迎來第一屆新生,按照其承辦單位——國家體育總局乒羽中心的設想,一部分生源來自各省市隊的在役運動員,一部分來自另一個體教結合的試點單位——位于江蘇南通的中國乒協乒乓球運動學校(下文簡稱“乒協乒乓球學校”)。
9月2日,來自全國各地的122名少年,在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蔡振華的注視下,成為乒協乒乓球學校的第一批學生。公寓外墻上的兩行蔡振華題寫的校訓,表明了這個新學校試圖改變的雄心:“智”鋪冠軍之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