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宜黃官員的來信
江西宜黃強拆事件發生后,10月11日,一位宜黃官員投書本報,他將這一事件定義為 “城市化運動中的一個犧牲品”。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羅瓊
■編者按:
江西宜黃強拆事件發生后,10月11日,一位宜黃官員投書本報,他將這一事件定義為 “城市化運動中的一個犧牲品”。
他的邏輯是:只要地方要發展、只要城市化沒有停止,強拆工作就依然要進行下去。不然的話,在那些“吃飯”與“建設”相沖突,難以支付高昂發展成本的地方,發展的成本從何而來?
這位基層官員闡述的邏輯,正是當下許多地方普遍的邏輯,而他的困惑,也正是許多地方普遍的發展之惑。
恰在近期,一些有識之士紛紛提出對新一輪城市化的反思,他們擔憂地提醒,那些并不具備相應條件的地方的“高歌猛進式”激進城市化,“是要出大事的”。
12日,這位化名為“慧昌”的官員的信件在互聯網上發表,他隨后開通微博打算就此與網友進行討論。不料,引發的反應超出意料,一夜之間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wangqian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