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滅村莊?——中國新城市化之憂
“以承包地換社?!?、“以宅基地換房”以達到騰出更多城市建設用地指標的“舊村改造”、“村改居”行動正一路高歌猛進。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羅瓊
今年7月,國土資源部部長稱,解決地方經濟發展對土地需要的這個迫切問題,主要方式之一就是農村建設用地減少與城鎮建設用地增加掛鉤試點。 (CFP/圖)
陳錫文的擔心
“你真是了不起!將來出了問題哭都來不及。”
陳錫文現在憂心忡忡。
近期在一次調研中,一位地級市的領導雄心勃勃地對這位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說:我這個地級市一共有100萬戶農民,我準備用三到五年的時間把這些村莊全拆了,因為100萬戶農民大概占了100萬畝的建設用地。
陳當時很吃驚,問,哪來這么多錢?
地方領導說他算過賬,100萬戶農民讓他住樓,至少省出70萬畝地,50萬一畝就是3500億,100萬畝就是7000億,什么事干不了!
陳說,你真是了不起!將來出了問題哭都來不及。
李平也憂心忡忡。今年5月,這位美國農村發展研究所律師及北京代表處代表剛在蘇南一個在全國來說都數一數二富有的地級市做了“雙置換”的調研。所謂雙置換,就是用承包地換城市社保,用“宅基地+農村住房”換小區安居房。
他發現,在“雙置換”項目中,農地名義上還是集體所有,但農民卻永遠放棄了承包權:農地以“流轉”的名義集中到市縣級政府的融資平臺,融資平臺最終成片把土地租賃給規模經營企業或者是承包大戶,租賃收益歸政府所有的融資平臺。
而且,農民以承包權“長久不變”的承包地換取的城市社保,卻是有“保質期”的:死后社保取消,并且在一個設定的截止日期以后出生的孩子無權享受。
盡管在他們看來這樣的置換令人擔憂,但各地的現實卻是——地方政府正以罕見的熱情擁抱“拆村并居”行動,他們的目標很明確:讓農民上樓,把騰出的農民宅基地等土地復墾后換取同等面積的城市建設用地指標,既可以獲得城鄉土地之間的級差收益,更可以突破宏觀調控下緊縮“地根”的限制,完成各地GDP的發展目標。
“以承包地換社保”、“以宅基地換房”以達到騰出更多城市建設用地指標的“舊村改造”、“村改居”行動正在從沿海到內陸,一路高歌猛進。
重慶宣布了要在10年內讓千萬農民工進城的戶籍改革,而山東省諸城市(縣級市)在今年6月以來就相繼撤銷了1249個建制村,合并成208個農村社區,成為全國首個撤銷全部建制村的城市。“過去還僅僅是占農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wangq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