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中國(101014)
2010年度的諾貝爾獎陸續揭曉。一個本土日本人,一個定居美國的日本人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姑且算1.5個日本人吧。揭曉的諾獎想必會繼續引發中國的諾貝爾追問。
責任編輯:史哲
1.5個日本人獲得諾貝爾獎帶來的啟示
◆日本《新華僑報》,10月10日,王錦思
2010年度的諾貝爾獎陸續揭曉。一個本土日本人,一個定居美國的日本人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姑且算1.5個日本人吧。揭曉的諾獎想必會繼續引發中國的諾貝爾追問。
二十世紀,人類創造了有史以來科技發明的80%,但遺憾的是,絕大多數和中國無緣。中國兩年一度的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多次空缺。由于“文革”造成的教育斷層,而今中國科學院研究員70%達到退休年齡,45歲以下只占20%。中國學校教育注重知識傳授,缺乏創造力培養,學生能奪取各種奧林匹克獎牌,但在實際工作中卻創造力缺缺。中國當然也有世界領先的科技,比如嫦娥計劃,它也能展現一國的國家形象和科技實力,但畢竟有人走在前,難免落了個重復。
真正算得上世界性成果的貢獻,諾貝爾獎當之無愧。2001年,日本提出要在21世紀頭50年里培養30個諾貝爾獎獲得者。這九年來,日本已經有近十人獲獎。而1901年至200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